第1章 日暮西山亡魂歸(1 / 2)

北風卷地塵煙起,入目漫漫盡黃沙。唯聞屍鷲報喪聲,不知斷腸人在哪。

傳聞,天荒原原本不叫天荒原,天荒原以前叫天香原。因為以前的天荒原是沃土千裏,入目所見,盡是良田美屋。牛羊成群,人馬盡歡。曾經,這裏也是一番繁榮氣象,是大楚邊邦上,乃至整個大楚都數的著繁華大城。

人口愈千萬,方圓數千裏。當時的天荒原是被人這樣傳唱的:牛羊結道人摩肩,產的糧食吃不完,將之拿去釀美酒,美酒熏醉天香原,天香原,天香原,人間天,隻慕天香不慕仙,禮儀是為天下醉,美食最為天下先,華章飾服君子佩,琳琅仙子入塵寰,天香原天香原,身入其中不知年。

這說的是天香原的繁華氣象,人口眾多,糧食充足,人們拿富餘的糧食去釀造美酒,美酒的香味能傳遍整個天香原,天香原美食無數,禮儀周全,男子多是佩玉多有君子之風。女子優雅,香風相隨,猶如仙子下凡,自有窈窕之姿。在這樣的天香原裏,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會沉醉在其中,沉浸在這樣的歡快裏,而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隻是,時光最是無情,世事最是滄桑,而人生,則最是無奈,美好,也隻能是曾經。

百餘年前,一場大戰徹底的摧毀了天香原的繁華,從此後的天香原徹底成為了天荒原。昔日沃土今日荒野,昔年繁華,今日黃花。如今的天香原黃沙陣陣,狂風咧咧,已無半點昔日氣象。

大地之上,七國爭霸,連年不絕。雖有封疆守城之君,亦有氣吞寰宇,橫掃六合之帝。雖偶有平靜之時,亦是暴風驟雨之前夕。百家爭鳴,列士奮起,雖有戰亂之土,亦有錦繡之文,迄今已有兩千餘年矣。

大楚天佑元年,新王年弱,權不能盡掌,以致君臣不能同心。時逢大秦雄心勃勃,厲兵秣馬。是年大秦揮師東進,直逼天香原,大楚無險可守,節節敗退。

秦軍勢盛,大楚不能匹敵,晉國國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與出國結為盟國,相助大楚。楚國將士在天香原與城中居民據城而守。直待晉軍至,天香原已經城破。殘餘將士與晉軍兵和一處,且戰且退,最後隻得敗走天香原,幸存之人,十不足一。

此戰過後,天香原屍橫遍野,在沒有昔日繁華,秦軍撤退之後,楚君徹底放棄天香原,全線收縮巫山以東,不再重建天香原。

大陸之上,共分七國,而秦據西,據肴、函二關為門戶,天險自成。進退自如。肴函以東有平原,即是天香原,秦、晉、楚三國在此相會。天香原向東即是巫山,巫山雄俊奇秀,山頂更是常年籠罩著一層雲霧,雨水豐沛。

更是有詩人雲遊巫山之後留下了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膾炙文章,所以巫山雲雨也成了天下之最。

更有傳說,當年楚國立國先王曾在巫山於神女相會,更為巫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更有好事者把男女之歡好給形容成了巫山雲雨。

巫山是否有神女還尚未可知,但巫山有蛟龍的說法卻廣為流傳。因為以前楚與晉之間兩國相連,隻是後來一夜之間,兩國中間大地隆起,中間一條長河浩浩蕩蕩,形成了一條峽穀河,隔斷了兩國的來往。

這條大河浩浩蕩蕩直入東海,綿延幾十萬裏,世人皆言,這是巫山山魂化為蛟龍,要入東海化真龍,所以他經過的地方就形成了現在的大河,當然其中的真實性已經無人考究,因為人嗎已經接受了這一說法。

此後的天香原在數百年間成為了晉、楚、秦三國的大戰場。徹徹底底的成為了荒野露白骨,千裏無雞鳴的不毛之地。傳說,天荒原正是埋葬了太多的冤魂,留了太多的血,所以現在的天荒原,土地是黑紅色的,即便是沙子也帶著黑紅的顏色,狂風怒號天地昏暗。

枯藤老樹昏鴉,

荒塚野骨四撒,

古道西風快馬,

夕陽西下,

斷魂人在天涯。

此時,入目所見,天地昏黃,頭頂一輪昏黃的太陽,看起來就像風中燭火,有種搖搖欲墜,末日到來的感覺,並不能給這片大地帶來多少溫暖。

遠處稀拉拉的灌木叢裏,偶爾也有那麼幾株強悍的小樹,歪歪扭扭的在這片大地上頑強的生長著。在這營養缺失的土地上,已經顧不得什麼體麵和挺拔了,隻能說是怎麼有利怎麼來了。

在這矮小的小樹上,也有那麼幾隻老鴉矗立枝頭。就像著扭曲的枝椏一樣,歪曲著脖子,頭顱深深的埋入稀疏的羽翼下麵。偶爾有那麼一兩隻老鴉探出偷來號兩嗓子,也不過是為這荒涼的原野增加了幾分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