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問景緩緩行
卷首語
作者:德治
今年的國慶長假可謂不平凡。因為節前一些旅遊景點發布降價信息,高速公路免收小轎車過路費等“好消息”,刺激了旅遊消費,讓很多人準備去享受一個輕鬆愉快的假期。但往往事與願違,“高速一日遊”“放眼望去,人人人人……”,假日休閑成了假日忙累,個中滋味,著實讓人無奈。
旅行,是要給自己的心靈一個休憩的家園,讓那顆在城市裏騷動不安的心,在大自然的行走中歸於平靜。而更深層次的意義,旅行是深入一個你未曾了解的異域,感受從未有過的風情與氣息,在嶄新的體驗中獲得內心的豐盈。
深度旅遊不僅是一種旅遊形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今年夏天,同事帶著父親去了一趟川西高原,拜訪了一位藏族的喇嘛朋友。回來後,同事發現,父親每遇到一位親友,都會忍不住告訴人家他在藏區的感受,給人家看他在牧民家做客與騎馬的照片。我了解,這是因為他們真正地走進了一個藏民的家庭,感受到了藏民真實的生活,看到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正是這種真實感染了老人,而這種體驗也可能是他之前的旅遊所從未有過的,更無法從那些走形式的遊覽項目中獲得。
與傳統的以貨幣換物不同,旅遊是一種典型的體驗式經濟,以貨幣換體驗、換感受、換驚喜、換回憶。中國旅遊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人們經曆了“炫耀式旅遊”與“走馬觀花式旅遊”消費,真正的體驗旅遊已逐步為人們接受。這種旅遊不在於你有多長時間,更不在於花費多少金錢,而是體現你關於旅遊的能力與意識。需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盡量多地搜集目的地地圖、曆史傳說和風土人情的資料,從人文、地理、曆史的角度出發,觀賞原汁原味的自然風情與人文景觀,融入當地生活節奏,細嚼當地人的生活狀態,感受域界的異同。
“深度旅遊”在我國方興未艾,但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深度旅遊’是在文化層麵上的旅遊。它依靠文化,反過來對文化又是一種開掘、展示和弘揚。如果我們大力開展‘深度旅遊’,想想看: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裏,地域不同,文化相並,將會有多麼燦爛多姿的文化被開采和表現出來。古老中國將出現多麼瑰麗的文化景觀!”馮驥才說出了對我們本土深度遊開發的期待。
本期專題“深度旅遊”,我們推薦你去看看英法滑鐵盧戰役的戰場遺址,參加模擬滑鐵盧戰役的表演,找找200年前那些士兵們生活、訓練、戰鬥的感覺。去瑞士琉森,在阿爾卑斯山的斜坡上,聆聽乳牛的牛鈴在微風中“叮當”作響,細讀特色植物旁的名牌上刻印的植物學名和開花時間。在悠然寧靜的午後,漫步德國呂貝克老城區,懷著拆禮物的心情去發現一條條溫馨雅致的小巷……
我們還用較大的篇幅為你介紹了賞秋的勝地,在層林盡染的山林間駕車兜風,隨著列車一站一站探訪秋意,在深紅橙黃的樹下,一步步踩著鋪成錦毯般的葉道,融入或絢爛或靜美或古樸的秋意中,盡情享受自然之手點樹成漆營造的夢幻。這些生命的色彩更讓秋天豐滿起來,更有了深度。
雖然秋天總會消逝,可我們能相互扶持著用人類的愛去體驗、去記住這豐滿的秋!盡興地來一次深度遊,瀟灑地走,緩緩地行,風景背後廣闊的世界,會更讓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