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曆程(1 / 3)

編者言:兩千年前的人類社會是什麼摸樣?當時的住房、出行的交通工具、最熱門的行業、時代的風雲人物????兩千年後的人類社會又是何番景象?那時的住房、出行的交通工具、最熱門的行業、時代的風雲人物????這個問題根本沒有人可以回答!

兩千年前的一個村莊有一戶人家。一家人享用過豐盛的晚餐後,男主人悠閑的依坐在竹椅上,看著他近四歲的兒子在院子裏嬉戲,身後有一隻可愛的小狗緊追不舍,孩子疲憊了就地坐下,小狗撲上前去親昵的****孩子的臉頰,孩子回敬於天真一吻......。兩千年後的一戶人家,家裏有一個同齡的孩子,碰巧家裏也飼養了一隻小狗,隨便在亞洲、歐洲還是非洲,春天或是秋天,那童狗相戲、相趣的情景毋庸置疑的會再度上演。

以上的描述無意挑戰進化論,而是為了說明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人性是一致的,動物的本能永遠不會改變。懂得這個道理並認真學習曆史的人就能夠:‘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因為在人類社會的一定時期,總會與某個曆史時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點與巧合之處,以古觀今才能清楚認知從而正確對待;這正是學習曆史的意義與價值所在,也是成就本書唯一的心願!

大約在公元前770年,統治中國大陸的周王朝已日漸衰敗,再無力行使中央政府的權力,名為天子而實為大國所左右。中國大陸被分割成近百個大小不等的諸侯國,傳統的大國有齊、晉、秦,新崛起於南方的楚;小的國家有魯、衛、宋、鄭、曹、許、陳、燕、蔡等等,就好像《百家姓》般有數十之多。為了領土、財富與思想意識,他們彼此之間征伐不斷,戰亂不休;所有的國家與人民都渴望在無損自己的利益下恢複和平,建立起新的秩序;於是各種誌在強國、富民的思想學說紛紛應時而生,他們都在中國曆史上或多或少留下了自己的一頁。也是這一時代,湧現出一批光芒四射,點亮古今的偉大前賢!

這一年的齊國,老國王齊僖公年老體衰,自感時日無多,他開始著手安排後事。他有三個兒子,長子諸兒、次子糾、尚未成年的少子小白。他的同母兄長還很年輕時就病逝了,留下了一個孤兒名叫公孫無知,齊僖公把公孫無知視作自己的兒子同樣對待;公孫無知長大後驍勇善戰,常跟隨齊僖公左右,深得賞識喜愛,然而他卻常常與長子諸兒相左,公子諸兒很討厭公孫無知。像天下所有慈父一樣,齊僖公希望自己的四個孩子日後能夠和睦相處,也盡可能多的給予他們可能需要的一切;但是他不應該忘記,他的家庭根本區別於普通的家庭,而是一個國家。齊僖公一天內頒布了四道命令:冊立長子公子諸兒為太子,命令國子大夫與高子大夫輔佐太子執政;命令管夷吾大夫與召忽大夫輔佐次子公子糾;令鮑叔牙大夫輔佐少子公子小白;公孫無知就任齊國軍隊的高級將領,他再次得到齊僖公的特別關照:俸祿待遇完全與太子等同。

這樣的決定令滿朝的大臣惶惶不安,困惑不解。最感失落的鮑叔牙回到家後便一病不起,同樣也淡出權利中心的管夷吾與召忽前往他家探視,鮑叔牙看到兩人便垂頭歎息道:“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我是這些臣子中最無能的一個,所以國君讓我去輔佐一個年幼的孩子;一想到過去我們為國家高談闊論,激昂熱血的情景,就感覺今後一片黯淡,我的仕途就此結束了!”。

召忽說:“樹木枯朽前就開始生蟲,人要死的時候就已經糊塗,我們的國君就快要去世了啊!公子糾為人聰慧好學,謙謹務實品質高貴,是最理想的王位繼承人;公子諸兒不學無術,人品低下又張妄自大,立他為太子,天知道會把國家帶往什麼方向?退一步講就是立公子諸兒為太子,應該讓滿朝的精英去輔佐太子,而不是把大家分開去輔佐三個公子;好像是立了太子又放心不下,對公子糾也寄予厚望。我們三個人同朝為政就好比鼎有三足,可以安邦定國,富強一方;卻把我們也分開,真是無奈之極!依我看你就在家安心休養,不要複命,時間一長,國君以為你身體欠佳,可能會更改命令;這樣我們三個人一起輔佐公子糾,一定能夠成就光輝夢想。”。

管夷吾說:“事情正如你所說,國家的未來、我們的前途實在令人堪憂,沒有人知道太子執政後會有什麼變故?如果太子啟用舊臣或者重用公子糾,我們一樣可以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當然,也可能不用。”召忽說:“猶如癡人說夢!我太了解他,他根本不可能重用公子糾;他因為公孫無知偶得賞識就嫉恨在心;而公子糾的才華遠遠在他之上,隻會遭到排擠與更加疏遠。無知與偏執在權力的膨脹下,將會更加瘋狂恐怖;這是他的真實寫照。”管夷吾說:“也的確如此。但還有國子、高子兩位老臣在職,總會有所勸諫;也許他即位後地位變了,能夠有所感悟呢?現在國君旨意已下,無可挽回,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齊國有太多的不確定,誰最終能擁有齊國還不好說;我們還是按旨複命,且待新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