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紀事

走四方

作者:王嘉棟

摩梭族是中國唯一一個保存至今的母係氏族部落,摩梭家庭以母係血緣為紐帶,“女尊男不卑”,“舅掌禮儀母掌財”。

今年1月,我在雲南和一個朋友閑聊,無意間看到他相機裏拍攝的瀘沽湖夜景,照片裏淡紫色的夜空群星密布,熠熠生輝,左邊格姆女神山巍峨佇立,遠處群山影影綽綽,腳下湖水散發出複雜神秘的氣息。

瀘沽湖位於川滇交界處,為四川雲南所共有,在眾多旅遊攻略中瀘沽湖總是被劃分到雲南麗江,但實際上它屬於四川省鹽源縣瀘沽湖鎮。

那幾天大雪封山,交管部門封閉山路,嚴禁一切車輛通行,我為了一睹瀘沽湖神秘的湖水,在麗江古城苦等交通管製結束。

有一天,客棧老板找到我,說最近幾天有些車可以去瀘沽湖。次日早上5點,我裹著和夜空融為一色的羽絨服,穿過尚在熟睡的城市,在約定地點和司機師傅碰麵。

瀘沽湖距離麗江直線200公裏,全是蜿蜒崎嶇的山路。路麵凹凸不平,一麵是山壁,另一麵是懸崖,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司機一旦走神,粉身碎骨是肯定的。

我們沿麗寧公路緩緩前行,在漆黑曲折的山路上穿過一個又一個彝族村莊。透過暗黃的車燈可以清晰地看到兩旁彝族風格的土掌房。

遠處群山的上空浮現魚肚白,太陽慢慢升起,周圍的一切都安靜得和夜晚沒有區別。

我們在路旁一處地勢較為平坦的小村莊休息。我走到山路另一側的懸崖邊上伸個懶腰,腳下是千米懸崖。司機師傅指給我遠處幾座大山圍成的一大片開闊地,說:“雲南這地方,山太多,哪裏平坦哪裏就有錢,下麵那個鎮子是附近最富的。”

我仔細看了看,鎮子不大,多數是二三層的白色小樓,每座小樓周圍都是大片的綠色田地,錯綜複雜的小路貫穿整個鎮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寧靜,像極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我們站得太高,路上的小卡車在我看來比螞蟻還要小。

一邊呼吸著群山深處賜予的幹淨空氣,一邊吞吐著劣質煙草的煙霧,司機師傅和我講起瀘沽湖畔的摩梭族人。

瀘沽湖曆來便有“高原明珠”、“東方女兒國”之稱,高原明珠很好理解,它是雲南僅有的兩個水質達到Ⅰ類標準的高原深水湖泊之一,最清澈的水域清晰度大概能有八九米。

東方女兒國名字的由來與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的摩梭族息息相關。摩梭族是中國唯一一個保存至今的母係氏族部落,摩梭家庭以母係血緣為紐帶,“女尊男不卑”,“舅掌禮儀母掌財”。老祖母是一家之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關於摩梭男女地位上的差異,司機師傅說,如果摩梭男人的價值是一頭犛牛,女人的價值就是一百頭犛牛。

摩梭文化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便是走婚這一習俗,走婚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住在自己的母係家庭裏,是由男子走婚來維持雙方性關係而實現種族延續的一種特殊形式。有走婚關係的男女隻在夜間相聚,白天則像平常一樣。

轉入寧瀘公路後,路上的積雪開始增多,時不時需要下車清理路上的大雪塊。兩旁的綠色植物遮擋著遠處高山上積雪反射的銀色的光,把茂密的樹叢照得閃閃發亮,車子在群山中繞來繞去,翻過無數座大山,一路風光無限。

曆經12個小時的車程,終於來到瀘沽湖。

我和司機師傅在大洛水村告別。我租了輛自行車,從大洛水出發,沿瀘沽湖西岸騎行,穿過大小魚壩,拐過紅崖子,進入裏格半島。

沉靜的湖水和天空藍得發亮,湖心的裏務比島、布瓦島和洛克島在夕陽的照耀下像極了嵌進藍色綢緞的三顆明珠。

離開裏格村向北騎,到達尼賽村和摩梭族文化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小洛水村,背後便是摩梭族人世代守護的神山——格姆女神山。

當時太陽已完全落山,路上漆黑一片,格姆女神山在我頭頂像一尊黑暗的遠古巨獸,隻有裏格半島的小客棧隔著湖水傳遞來些許微弱的光亮,我決定返回裏格村尋找住處,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