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如何看五官談養生
《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養生之術源遠流長,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人們從古至今都在追求養生。
養生的目的是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以及延年益壽。人隻要一息尚存,均要養生。隨著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養生這一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靈樞·五閱五使》記載:“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本書結合五行和中醫理論,從五官出發,每一官對應人體的一個髒腑,再從髒腑談到養生,條理清晰,係統地闡述了養生的智慧和要點。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因人論治。即使是同一種病症,也會因病因與個人體質的不同而不同,這就要求辨證施治,因人論治。本書針對不同體質的不同病症給出了適合的中醫治療方案,使大家能夠有針對性地治病防病,健康養生。
在第一章,我簡單介紹了中醫的相關知識,詳細講解了人的天壽、五色五味飲食及十二時辰養生法等內容,並引用了名醫龔廷賢和藥王孫思邈等古代名人的養生詩,期望各位讀者能從中體會出古人的養生心得和養生智慧。
從第二章到第六章,我從五官出發,詳細講述了五官所對應的各個髒腑,即眼睛對應肝與膽,舌頭對應心與小腸,口對應脾與胃,鼻子對應肺與大腸,耳朵對應腎與膀胱。再從髒腑的興衰談到出現在身體上的各個病症,並給予中醫的解釋與治療方案。在這些章節中我還談到了季節養生和十二時辰養生,對於人體的五官與髒腑給予了中醫養生方案。
在第七章,我從中醫經絡的角度出發,對應人體的髒腑所反映出來的各種病症,結合中醫的紮針、艾灸和按摩拍打等手法予以防治。用最簡單的手法治療複雜的疾病,讓您不花一分錢就能將一些身體常見的病症治好。同時,這些中醫手法還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對我們的養生具有積極意義。
在第八章,我從生活出發,對一些常見並實用的養生知識予以闡述,使大家走出某些養生誤區。以泡腳為例,我詳細介紹了泡腳的好處和禁忌以及正確泡腳的方法,使大家能夠真正地從泡腳中獲得健康。
書中配有大量人體穴位圖片,在此感謝何林苡老師為本書提供圖片。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幫助您準確地找到穴位。本書對於專業深奧的中醫理論,通過通俗易懂、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進行表述,將各種養生學原理分析得十分清楚,所介紹的養生技巧和飲食調理方法拿來就能用,讓人一看就明、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書中還穿插了大量真實生動的案例,極具借鑒意義。
本書旨在提醒大家積極預防疾病,提早化解潛藏在人體中的隱患,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但當出現重症、急症和危症時,請大家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希望大家能夠更加關注自身的身體保健,關注養生,讓每一個人都能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