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是弗洛伊德代表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兩個冬季在維也納大學講授精神分析的講稿組成。全書包括失誤動作、夢和神經症等三篇,共分28講。該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聽眾領會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前兩篇內容假定聽眾沒有精神分析的基礎知識,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失誤動作的分析和對正常人的夢的探索,為聽眾奠定學習有關神經症問題的基礎。第三篇神經症通論是弗洛伊德講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過對各種神經症的全麵分析,深入地闡述了這個十分困難的新課題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全書較為完整地反映了精神分析這門學科的實質和內涵,對於讀者把握精神分析的精髓頗有價值。英文版編者導言

這裏采用的是斯特拉奇(James Strachey)的一個新譯本。

在弗洛伊德的全部著作中,或許除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外,本書是流傳最廣的一部《精神分析導論》肯定是弗洛伊德著作中譯本最多的一部。在弗洛伊德在世期間(除英國時期),該書就出現了下列語種的譯本:荷蘭語(1917)、法語(1922)、意大利語(1922)、俄語(1922~1923)、西班牙語(1923)、日語(1928)、挪威語(1929)、希伯來語(1930)、匈牙利語(1932)、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1933)、漢語(1933)、波蘭語(1935)和捷克語(1936)。也許還有葡萄牙語、瑞典語和阿拉伯語的譯本。。本書的另一特征是其中含有大量的印刷錯誤,如第2版就以附頁的形式糾正了40處錯誤。但事實上,本書的印刷錯誤遠不止這40處,而且在正文的不同版本中可以發現大量的細微變化。本譯本根據的是《全集》,其正文與《文集》中的正文幾乎完全一致。這裏隻對以前各版本中較重要的變化加以注釋說明。

本書三個部分的實際出版日期很難確定。第一部分肯定在1916年7月末以前出版,因為弗洛伊德在1916年7月27日致薩洛美(Lou AndreasSalome)的一封信中已提到它(見弗洛伊德,1960)。在這同一封信中,弗洛伊德也談到,第二部分正在排印之中。第三部分可能是在1917年5月出版的。

在維也納大學,一個學年分兩個部分:冬季學期從10月到翌年3月,夏季學期從4月到7月。《精神分析導論》所包含的各講,是弗洛伊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兩個連續的冬季學期發表的,即1915~1916學年和1916~1917學年的冬季學期根據瓊斯(Ernst Jones)的記述,第1講是在1915年10月23日發表的,但根據當時的一份記錄(《國際精神分析年鑒》,第3卷,376頁),第1講是在10月16日發表的。沒有疑義的是,所有這些講座都是在星期六進行的。。關於導致這些講座出版的背景情況的詳細說明,參見瓊斯撰寫的傳記的第2卷(1955,第245頁以下)。

雖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新論》的序言中指出,他作為維也納大學的教員隻是一種“表麵的關係”,但從他1885年被聘為維也納大學講師到1902年被晉升為副教授這個期間,他還是在維也納大學講了很多課程。這些課程的講演均未作記錄,雖然對它們的說明零星可見,如薩克斯(Hans Sachs,1945,第39頁以下)、賴克(Theodor Reik,1942,第19頁以下)以及瓊斯(Ernst Jones,1953,第375頁以下)。弗洛伊德當時決定,講完1915年秋季開始的這一係列講座後,他就不再在維也納大學講課了。正是在蘭克(Otto Rank)的建議下,他才同意將這些講座付印出版。在前述《精神分析新論》的序言中,弗洛伊德說,這些講座的“前半部演講稿臨時口授,事後立即撰寫成文”,而“後半部係在薩爾茨堡度暑假時寫就,冬季間逐字講述”。他還指出,那時他“還有很好的記憶力”,因為不管他的講稿準備得多麼好,他的實際講演不可能不脫稿。關於他的講課方式有一個共同的反映,那就是他從不浮誇,總是語調平和,甚至像是促膝談心。但我們切不可由此設想,他的課講得亂而草率。事實上,他的每一次講座都有清晰明確的形式——有引言,有主題,有結論——而且還給聽眾留下一個印象,即每個講座都像是一個完美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