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磨有生活質感故事中彰顯人文敘事鋒芒(1 / 3)

打磨有生活質感故事中彰顯人文敘事鋒芒

學術論壇

作者:肖文

[摘要]在21世紀初的電視劇黃金十年裏,“金牌導演”高希希是競爭異常激烈的中國電視劇市場中的常勝將軍。他的近二十部電視劇獲得成功,從藝術上進行考量,在於他的電視劇作品不僅類型翻新以凸顯新意,更是憑借著他對生活長期的感悟以及流淌於內心的人文情懷,使他的電視劇作品於對有生活質感故事打磨中彰顯出了人文敘事的鋒芒,從而下接地氣直擊人心中,使他的名字破繭成蝶般成了一個有收視保證的電視劇藝術品牌而家喻戶曉。

[關鍵詞]高希希;電視劇成功;藝術考量

基金項目:本文係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影視產業化語境下江西籍‘金牌導演’高希希電視劇成功考量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YS1217)。

21世紀初的電視劇黃金十年裏,高希希可謂是電視熒屏中一個大放異彩的人物。從2001年的《花非花》開始,高希希已連續導演了《結婚十年》《與愛同生》《搭錯車》《垂直打擊》《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兒一樣》《真情年代》《新上海灘》《男人底線》《甜蜜蜜》《光榮歲月》《漂亮的事》《紙醉金迷》《三國》《刀尖上行走》《血戰長空》等近二十部熒屏佳作。在這些電視劇作品中,他不僅類型翻新以凸顯新意,更是憑借著對生活長期的感悟以及流淌於內心的人文情懷,在對有生活質感故事打磨中,彰顯出了人文敘事的鋒芒,進而在下接地氣直擊人心中,收視率節節攀升飄紅一片。由此,高希希不僅在業界享有“金牌導演”的美譽,而且他的名字似乎也破繭成蝶般成了一個有收視保證的電視劇藝術品牌而家喻戶曉。那麼,高希希導演在21世紀初的電視劇黃金十年跨度中如此備受青睞,在競爭可謂慘烈的中國電視劇市場中成為常勝將軍,其成功的背後究竟隱含著的是一種什麼樣的藝術力量呢?本文試圖通過整合高希希導演這黃金十年的電視劇作品,整體考察其藝術上打磨有生活質感故事中彰顯人文敘事鋒芒這種特質,對其電視劇獲得成功在藝術上作出考量分析。

一、打磨有生活質感故事

故事是一切敘事文學流變的源頭。電視劇是敘事藝術,所以講故事是其最高要素,何況電視劇鏡頭伸向大眾,大眾的生活空間就是故事滋生的空間。因此,電視劇的成功與其對故事作如何演繹息息相關。一旦剔除故事或者故事演繹不佳,電視劇傳達給觀眾的或許隻是一堆刺人眼球的光點。高希希在電視劇黃金十年間能一直站在中國電視劇的金字塔尖,不可謂不深諳此道。對此,高希希談起自己做導演的初衷時,就說了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導演可以講故事。當然不是隨隨便便地去講故事,或者將故事建構在海市蜃樓之上,而是“作為導演,千萬別把自己當藝術家,因為你本身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藝術工作者,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把一個故事講好,希望觀眾愛看,就這麼簡單”[1]。那怎樣才能“把一個故事講好,希望觀眾愛看”呢?美國學者利昂塞米利安的看法頗有分量,“故事就是對一個行動——一個自身完整的行動的摹仿,而行動的完整就是指要‘展現故事的內在意義’。那麼如何去展現呢?關鍵是摹仿,摹仿不是複製生活的原型,而是再現生活的真實,是對生活現象進行梳理、提煉,使之順理成章。摹仿之後的故事,既是真實的,又是不真實的,但它們是‘可能發生的事件’”[2]。其意思歸結到一點就是說故事雖然高於生活,但源於生活,所以故事必須打磨上生活的質感。這種看法看似簡單質樸,但對高希希的電視劇而言,卻是解開其“把一個故事講好,希望觀眾愛看”的必備鑰匙。

當然,高希希的電視劇之所以故事講得好也得益於恰當的敘事技巧,而恰當的敘事技巧也的確給他電視劇的故事講述帶來過巨大的敘事活力。不過,對高希希的電視劇而言,敘事技巧的作用固然不能抹殺,但其故事之所以講得好最無法遮蔽的現實就是:他電視劇裏講的故事大都建立在對生活基礎上進行藝術提純,由此演繹出來的故事不是“製造生活”,而是“親近生活”,矛盾是現實中的矛盾,情感也是自然的情感,由此打磨上了一層亮堂的生活質感而打動人心,於五味雜陳中令人不舍、令人回味。在《結婚十年》中,高希希就希望“盡量找到一種原始的生活狀態,稍加修飾但不要露出很深的雕刻痕跡”[3]。成長與韓夢畢業後到了同一座城市,他們在相戀、結婚、生子、離婚又重逢的人生過程中,經曆著芸芸眾生都可能遇到的生命軌跡:結婚分房卻撞了個鼻青臉腫;初為父母卻婆媳矛盾不期而至;剛剛安穩卻遭遇失業窘境;苦盡甘來卻婚姻亮起紅燈……電視劇將所有現實平凡夫妻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大小矛盾綜合在一起,來講述一個充滿瑣碎繁雜、麻煩不斷而逐漸成長的發生在“結婚十年”裏的故事。成長與韓夢在劇中的生活經曆看似絮絮叨叨,但卻讓每一個觀眾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再經過高希希的藝術提純,《結婚十年》就像是一首自然樸素的感慨生活的詩歌,照著現實娓娓道來,濡染上一種平凡生活的詩意而親切感迎麵撲來,給觀眾帶來了極高的審美感受和情感共鳴。欣賞這樣一部佳作的感覺就仿如是在品一頓精致的平民飯食,乍一吃口味很淡,吃上幾口卻是越品越醇香。而在《男人底線》中,高希希初衷就是“我一直想拍一部質量比較高的關於中年男人的戲,探討一些中年男人生活質感方麵的話題”[4]。魏海峰臨危受命被提拔為交通廳副廳長,不經意間就被推到了官場前台,於是曾經平靜的生活一夜之間就變得觥籌交錯,開始被各種誘惑關係裹挾。麵對省高速公路的招標,他必須抵禦住利益的腐蝕,商場上堅守金錢底線;麵對沈聰聰,他必須抵擋住情感的衝動,情場上堅守婚姻底線;麵對同事、朋友和上司,他必須能化解關係的施壓,官場上堅守道德底線。魏海峰在劇中所麵對的商場底線、情場底線、官場底線等,無一不是當下現實中的人們特別是中年男人經常遇到的真實事件縮影。中年男人於其中可謂承載著太多糾纏困擾內心的酸甜苦辣,成為今天一個覆蓋全社會的熱點話題。而這種話題經過高希希對現實有效地提純後再以《男人底線》這樣一個故事來演繹,電視劇也就相當地接地氣,一改當下中國電視劇常出現的過於形而上的毛病,而從形而下中生,從生活中來,往心靈中去,既貼近生活,更打動靈魂。因此,正是打磨上了現實生活的質感,《男人底線》講述的故事就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張力,使觀眾從中由衷地感受到現實人生五味雜陳的況味,進而與之達成情感交集,發出難以言說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