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之可怕豈止在高考一端
高考季,照例是媒體的大忙時節。除了忙著給狀元郎和“最牛高考班”貼喜報,爆醜聞也是一大“指定動作”。
梳理一下今年的高考醜聞,最惹人注目的恐怕要算河南替考事件了。這事涵括了兩大抓眼的新聞元素:一是富貴人家耍特權,二是大學生墮落。因緣際會之下,鬧得沸沸揚揚自在情理之中了。
有錢有勢者踐踏規則,這等事情我們早已見慣不驚,懶得去說它了;說說替考的“大學生軍團”倒是有些必要,尤其是當它的主體都來自農村的時候。我注意看了一下網上的議論,為替考者說話的所在多有。比如說他們是為生活所迫,理無可恕但情有可原;還有的認為是錢和權誘惑和綁架了他們,他們隻是犧牲品……仿佛他們都成了被逼上梁山的綠林好漢,或是因逼良為娼而墮入風塵的女子,一言以蔽之,就是無辜。
我就納悶,科場作弊,無論古代還是國外,都是違反道德和法紀,需要嚴加查辦的,怎麼我們竟至於這麼寬容了?傳說中的“毀三觀”,真的到了這個程度麼?思來想去,問題的根子,恐怕還是出在被說得爛俗的“仇官”“仇富”上。
有了一點權力和幾個破錢,就膽敢藐視公序良俗和法令律條,這當然可恨;一些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或家有病殘或因學致貧,想方設法要搞錢,這可能也是實際情況。但缺錢用、想賺錢,就能構成替人參考的充足理由嗎?現如今缺錢的可不是一個兩個,如果都弄錢心切不擇手段,那銀行都不要開門營業了!
河南替考一事之可悲可怕,不僅在於高考秩序被破壞、尊嚴被踐踏,更有幾點讓人揪心之處:其一,大學和農村,這是傳統意義上最遠離市儈的兩方淨土,但恰恰是兼具這兩種身份特點的農村大學生,也被拜金主義擊打得土崩瓦解,情何以堪!其二,是整個社會向錢權的臣服。我是不相信這些替考大學生完全是奔著那點替考報酬而去的,在他們內心最隱秘的角落,是否存著一種“靠大樹”的願望——這次幫那些當官的一把,就能交個朋友,以後有事興許能請他們幫襯。真的別說我“小人之心”,很多人平素表現出一副對有權有勢者不屑一顧甚至不共戴天的樣子,但一旦自己有機會和他們搭上線,內心卻是欣欣然的——幾千年的“權力崇拜”文化傳統,總是那麼牢固地支使著我們;我最憂心的,還在於這個事件中所體現出的“黑吃黑”意味。這些大學生敢於去替考,除了有替考組織花錢打通關節兜底外,各自還有一層“心理屏障”: “雇用槍手的,都是有錢的當官的”,萬一被查出,他們一定會去找關係擺平,因為“他們比我們事大,一定不會讓這種事發生的”。——別以為他們是懵懂失足,心事深著呢!
看清了這些,你還會為這些替考的大學生叫屈嗎?當然,硬要打著燈籠找“無辜”,那也是可以找得出來的:整個社會都在奉著“權錢通吃”的邏輯行事,他們能出汙泥而不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