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獵一詞源自上古,據說那時大地上沒有魔獸也沒有極為強大的妖物。每當秋天到來草黃百獸肥,人類的統治者會組織大家控馬上弦在原野中肆意奔騰,這是屬於人族的一場盛宴。
而如今說是秋獵,不如說是一場探險。大陸魔獸大妖橫行,高山邊沿地區是危險區域,而深入高山則是絕地。因為危險所以秋獵征收人手秉承著絕對自願的原則的同時均不會可以犯險,從參與的學子修士到負責警戒的軍將均是如此。當然,總有特例,一些沒有滔天罪行卻按律當斬的死囚若是有些本事會有機會去死地執行任務,活著回來可以減免罪責。
這次進山秋獵的不止聽雨書院一家,同行的還有另外一家叫尚儒的書院、一家名為正陽的武院甚至還有一個名為錦繡小的門派,加上十多個臨時為朝廷效力的遊俠共近百人。由於這次秋獵的地點是落雁山東麓,位於帝國的北方西部,負責護送的自然是鎮西軍。鎮西軍出動了兩個大隊三百軍卒負責警戒與保護這些年輕人,由一個年輕校尉統領。至於秋獵的任務很簡單,朔陽州最西的一個村子名叫楊村。聽雨的人需要繪製楊村以西二百裏的地圖,其中自然包括植被情況、妖獸的分布等等,至於其他人的任務就不得而知了。
楊村西頭就是鎮西軍最後一座營地,駐紮著一夥的軍士不到五十人,負責監視落日山脈妖獸的動向。夥長是一個瘦骨嶙峋而又異常高大的老漢,約莫有五十多歲,黝黑的臉膛上滿是皺紋,一條疤斜斜的從右側額頭蔓延到左眼下顯得木訥而猙獰。一般這個年齡的人都退伍了,但是早些年的邊疆戰亂不斷,很多軍士本就是孤寡一人,一生都在刀口上度日除了殺人不會其他,這樣的人上官憐憫給他們找一些偏僻些的衛所安身養老,都是軍中的同袍不能看著同伴沒了下場。一個年輕軍官帶著幾個軍士熟練的給這些外來者安排了駐地,顯然駕輕就熟了,這個地方。
沒有青春躁動的篝火晚會,沒有溫情曖昧的笛蕭互答,更沒有少年意氣的摩擦賭約,隻有窸窸窣窣收拾東西的聲音,入夜後還下起了小雨讓整個營地更加寂靜。
老夥長安排完軍卒以及這些外來者的食宿,就照例磨起了刀,不一會“嗤嗤”的磨刀聲就響徹了整個軍營,讓這片山村顯得更加安靜並且多了一些蒼涼的味道。老夥長姓石,沒有名字,因為排行老四,人稱石老四。石老四本是南方人,出身貧苦被賣給了一個富商,富商在一次生意途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他就變成了流浪者。後來被一個軍中退下的老漢收留,並找了些門路將他塞入了府兵。石老四也很爭氣,每戰必先,斬將奪旗也有過那麼幾次,硬是憑著一股悍勇在軍中闖出了名頭。如果不是早些年因忤逆上官被發配到這荒僻之地,以他的軍功在軍中任一個偏將早就足夠了。
磨刀石是一塊泛著銀光的石頭,像金屬多過像石頭,因為多年的使用磨刀石上呈現出一道完美的凹弧,銀光在凹弧上的水中來回激蕩、流動,有種攝人心魄的美觀。刀是一柄連鞘長刀,泛黑刀身寬約有四寸,長足有四尺多,比一般的長刀要寬大很多。刃口開的很寬,足有一寸,不知是錯覺還是怎麼回事,總感覺有銀光在刀刃上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