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至1850年,全國各地水災、旱災、蝗災連年不斷,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加上鴉片戰爭的直接衝擊,社會動蕩更為激烈,僅這十年之間,全國的農民反抗戰爭就多達110次,兩廣地區猶為頻繁。

1851年1月11日,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由洪秀全發起了起義,建國號為“太平天國”,起義軍一路東進,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廣大農民紛紛加入太平軍。在短短一年內,太平軍由幾萬人發展到百萬大軍。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名為天京,建為國都,與清朝互相對峙。

1856年,由於楊秀清借“天父下凡”之名,仗責洪秀全,造成內部自相殘殺,加上清軍的重重圍剿,太平軍從此漸漸走向衰弱。

與此同時,受太平天國的影響,中國的西南、西北各少數民族也紛紛揭竿起義,反抗清朝的黑暗統治。以北方的撚軍猶為激烈。撚軍起源於清初,早期以地下活動為本,直到洪秀全的起義後,由山東的張樂行率眾起義,建國號:“大漢”,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接受了太平天國的領導。

1864年,太平天國京都天京(南京)被清軍攻陷,幼天王和洪仁軒棄城南逃。此時太平軍已勢單力薄,分成各路在西北與清軍打遊擊戰,洪仁軒在天京被攻陷後,帶著天王等幾千人逃至江西。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第二回十年功業艱苦建,一朝天朝化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