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輛馬車在京城城西一處不起眼的院落停下,我的父親、大堂哥、大哥、二哥依次從馬車上下來,走進府中,我跟在最後麵也走了進去。身後的朱漆大門隨後關上,門上匾額寫著:敕造榮王府。
從我記事開始,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早早地大人們上朝跟進宮去,有時候在宮裏呆上一段時日,有時大人們下朝我又自個兒鑽進馬車跟回來。仿佛哪一天沒進宮就混身不舒暢,硬要進宮竄一下這一天才好過。而這些也是我後來才發現的,一個不知不覺養成的怪癖。
在皇宮內我總是被人寵著、護著,先皇在世時宮中最得寵的妃嬪也對小小的我禮讓三分。因為先皇曾戲謔:我們郡芷才智過人、善解人意,從骨子裏帶來幾分高貴之氣,這貴氣就連朕的親生女兒們也比不過她啊!將來一定要掌著燈籠給她挑一門好親。
我的姑母左瑩如是當朝皇太後,我的姐姐左郡繯是皇後,這無上的榮耀全歸功於父親。先皇是開國皇帝,建國前父親便他結義,父親助先皇打下江山後拒不在朝為官,並上書先皇請他忘記結義之事以免有違倫理,先皇則拉了父親的手說:“在人前我可不稱你為大哥,隻有你我二人的時候、在朕的心裏你永遠是我大哥,請大哥不要因為身份的變化隔斷了你我兄弟情意。至於官職,就先封你為榮王,封君元為鎮西大元帥,君卓為戶部吏書,君裴還小,我心裏給他留著位置呢。大哥不想世人罵我忘恩負義就領旨吧。”
父親在這件事上一開始是有私心的,所謂功高蓋主,曆史上功臣的下場不外乎兩種,父親本想選擇隱讓,而先皇句句以我自稱,說的也合情合理,這讓父親不得不尊旨,接下了這無上的榮耀。
但在府邸的選擇上,父親選了京城中偏僻的處所建造,雖然是王府但較之其他王府不及別人的三分之一大,府中的一切開支都來自父親、幾個哥哥為數不多的奉祿,所以王府上下甚為節儉。叔父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我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家中最為花錢最大的事是給我們請先生,教文、習字、琴、棋、書、畫、武術,各種先生都能在我們榮王府找到。平常宮中的賞賜父親讓叔父用於收養戰亂中的孤兒、老人,而這些事父親是從不出麵的,父親總說自己前半生殺氣太重,不宜再把殺氣帶給手無縛雞之力的弱者。我想這應該是托詞吧,不為別的,隻因為父親此生怕是不想再與民心二字扯上半點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