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王崇陽隨著眾人一起到了弘福寺外,此時的弘福寺的僧侶已經在弘福寺外的道場上搭建起一個高台,上麵一眾也不知道是弘福寺的,還是洛陽淨土寺跟著三藏法師而來的和尚已經在誦經了。
等百姓們過來後,弘福寺也有僧侶出來維持秩序,讓百姓們整齊的排列,這感覺就好像是某歌星要開大型演唱會一樣,台下的這些百姓也就和粉絲一樣,來了先看看自己的偶像來了沒有。
等大部分百姓將弘福寺外的道長都沾滿的時候,三藏法師才千呼萬喚的出來了,剛登上高台,台下的百姓立刻一陣歡呼,還真搞的和粉絲見著偶像一樣。
王崇陽沒有混在人群中,而是找了一棵樹,一個躍身就跳上上去,正好坐在了那樹杈上,而且居高臨下的,看的也清楚。
三藏法師上台後,先示意下麵的百姓安靜,隨即便開始講起了經文,不過這台下的都是一般的普通百姓,對於經文很是不解。
不過這也難不倒三藏法師,他直接把經文化成了一個個通俗的佛教故事來講給這些百姓聽,聲情並茂的演講,下麵的百姓也是聽的津津有味。
王崇陽坐在樹上聽來,這些滲透著佛家思想的淺顯故事,雖然通俗易懂,不過也都是一些大道理,對於百姓而言根本不可能從中受惠。
這些故事要麼就是讓人忘我,要麼就是教人舍下眼下的利益,為大家服務,這些道理對於普通平頭百姓而言怎麼可能做得到。
王崇陽雖然對於佛理不是太懂,但是也能聽出來,這些道理應該是所謂的大乘佛理,講的大部分都是就現實中不太可能實現的理想色彩比較濃重的道理。
王崇陽此時四周看了一下,按著正常的邏輯來看,這場演講之後,觀音菩薩應該出現來和三藏和尚來一場佛理辯論,之後三藏和尚才動心,一心要踏上去西天求取真經之路的。
不過王崇陽四下看了一圈,也沒有發現觀音菩薩,暗道這三藏和尚說了要講經三日,也許今天不來,明後天才來吧。
而三藏和尚講經講到一半,就有不少百姓偷偷溜走了,走的時候還不禁搖了搖頭,感覺完全是一副見麵還不如聞名的樣子。
王崇陽見狀暗道這也難怪,大乘佛教的佛理,一般都是在情操上的,並不務實,好多都是理想主義色彩濃重的,就眼下的這些百姓而言,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故事雖然動聽,卻是不切實際。
好多百姓其實也都是人雲亦雲,聽聞這三藏法師在洛陽出名,所以都是跟著湊熱鬧的心態過來看看,這幾個故事聽下來之後,就興趣寥寥了,感覺乏味無奇了。
而就算留下來的,也大多數並非是聽懂了三藏法師故事裏的佛理,而就是抱著來聽故事的心情,繼續聽故事的,反正在茶館聽說書人說故事也是聽,在這聽也是聽,這裏還不收錢呢。
王崇陽也沒有繼續聽下去,估計今天觀音菩薩應該不會出現後,立刻就回到了長安東城。
剛到東城大街上,就見一中年人騎著快馬朝著西城的城門方向而去,後麵還跟著兩個小斯,也是騎著快馬緊隨其後。
王崇陽認識那後麵的兩個小斯,應該就是袁守誠府上的,不禁心下一動,暗道這幾個人急著出城,莫不是也是要去聽三藏和尚講經的?
想著王崇陽立刻乘風而去,隨著那一行三人出了西城,卻見那三人所去的方向並非是弘福寺,而是去了西北方向。
王崇陽一路跟隨,一直到了西麵的一處空地之上,那為首的長須中年人才躍身下馬,隨即掏出的星盤卜算,不時地看了看天空。
良久之後,那袁守誠一聲長歎,連連搖頭之後,便起身上馬,又朝著長安城進發。
王崇陽一直跟著三人到了袁府門後,剛見那中年人下馬,就見身後快步走來一人,朝著他哈哈一笑,“袁守誠,你輸了!”
王崇陽心下一動,原來這中年長須漢子就是袁守誠,卻見袁守誠回頭看了一眼來人,正是找他算卦的龍在天,不禁搖頭一歎道,“你來的還真是快啊!”
龍在天哈哈一笑,“長安城都說你是袁半仙,今日鄙人和你一賭,你說半個時辰之內就有暴雨,如今晴空萬裏,絲毫雲彩都沒有,而且時刻已過,你算的不準,不準!”
袁守誠臉色一動,一時之間卻不知道如何回話。
龍在天臉上盡是洋洋自得之色,這時一抬頭,看了一眼袁府的牌匾,冷哼一聲,“袁守誠,你說話可還算話?你輸了,即刻搬離長安城,永世不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