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氣龍騰躍澤福南疆(1 / 3)

氣龍騰躍澤福南疆

紀實

作者:李佩紅

南疆三地州包括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區和喀什地區,覆蓋國土麵積49.17萬平方公裏。總人口近700萬,其中93%是少數民族。2009年,中央召開新疆經濟工作會議。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促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決策部署,盡快解決三地州基本用能供應,2011年6月,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正式啟動。工程主要包括英買力——喀什段、喀什——澤普段、和田清管站——澤普段、和田清管站——塔中段4條輸氣幹線,柯坪支線、巴楚支線、圖木舒克支線、伽師——嶽普湖——麥蓋提支線和莎車支線5條支線及14條團場支線,途經阿克蘇、克州、喀什、和田及巴州5個地區,線路全長約2424公裏,該項目預計總投資62.95億元。這項工程實施後,每年將直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0萬噸,對保護生態環境,推進新疆能源結構調整,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維護新疆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在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建設如火如荼的時期,塔裏木油田公司組織喀什、和田兩地區媒體,驅車幾千公裏,沿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管道所經線路,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采訪。由於工程曆時長達兩年,參建單位和人員眾多,無法一一采訪,僅從幾個點折射出廣大建設者們最堅硬的個性和最柔軟的內心,他們把“利民”高舉在頭頂,快速建設著這項優質、綠色、陽光的利民工程。

深遠的曆史決策

彈掉舊日曆上的塵埃,翻到1998年9月17日。在一片犬牙交錯的紅色丘陵中,一個大氣田克拉2橫空出世,促成了西氣東輸這一世紀工程。在這之後,塔裏木石油人又相繼開發了英買力凝析氣田群、迪那氣田、牙哈氣田等五個氣田。這些氣通過幾千公裏的管道不舍晝夜源源不斷地輸往沿線9省80多個大中城市,支撐著東部較發達地區的經濟和生活,使東部提早進入天然氣時代。

幾十年來,在新疆的石油勘探開發過程中,中國石油一直牽掛著南疆各族人民,主動承擔起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自1998年起,塔裏木油田先後投資10億元加快盆地中小氣田開發,建設長輸管線,啟動“氣化南疆”工程。從2001年起,塔裏木油田投資數億元建設阿克莫木氣田供氣工程,縱橫交錯的天然氣管道深入喀什千家萬戶,把石油人的責任與喀什人民的幸福緊緊連接起來。2004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投資4億元的塔裏木油田公司重點扶貧工程——和田河氣田供氣工程建成並分批次向和田市、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三縣一市居民供應天然氣。塔裏木油田還把氣化偏僻農村作為試點,先後在溫宿、和田、洛浦和墨玉4個縣啟動了農村天然氣入戶建設工程,使6個縣級市近1萬戶遠離城區的村民用上了清潔能源。目前,“氣化南疆”工程平均每年向南疆各地州供應生活天然氣4億立方米,率先使南疆五個地州中心城市各族群眾用上了清潔的天然氣。

為滿足南疆快速增長的天然氣需求,塔裏木油田於2005年、2011年先後兩次實施阿克莫木氣田改擴建工程。

截止2011年底,作為天然氣資源產地,南疆三地州隻有12個縣(市)供應天然氣,其餘13個縣(市),包括農三師、農十四師19個農牧團場還沒有用上天然氣,已供氣縣(市)的城鎮仍有相當一部分居民未用上天然氣。多數城鎮居民還是依靠燃煤、薪柴等傳統能源取暖,沒有采暖設施。

2009年,中央召開新疆經濟工作會議。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促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決策部署,盡快解決三地州基本用能供應,力爭在3至5年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麵小康。2010年5月14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國家能源局關於加快解決南疆三地州能源供應實施意見》。《意見》包括水、電、煤和天然氣發展,其中一項是“力爭在2015年,解決南疆三地州25個縣級城市,人口比較集中的大鎮,兵團主要團場居民生活用氣”。統籌規劃覆蓋南疆三地州及阿克蘇地區連接到塔中的天然氣主幹環網,在此基礎上,先行安排建設連接阿克莫木氣田、和田河氣田和柯克亞氣田的3條主幹管道(阿克——克州、克州——澤普,和田河——澤普)及1條聯絡管道(和田河——塔中),連接主要縣級城市的支線管道6條(喀什——疏附——阿克陶管道、疏勒——伽師——嶽普照湖——麥蓋提管道、和田市——墨玉——皮山管道、和田市——洛浦——策勒——於田管道、阿克蘇——柯坪——巴楚管道、巴楚——圖木舒克管道)。

2010年7月13日至1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新疆召開領導幹部會議。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等自治區領導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蔣潔敏等領導進行了兩次會談,雙方就貫徹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加快新疆油氣業務發展,促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等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達成了包括到2015年在疆油氣當量達到5000萬噸,建設“新疆大慶”,全麵建成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在內的9項框架協議。在此期間,國家能源局多次赴南疆三地州調研,並下發了一係列關於解決三地州能源供應的文件。2010年7月13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喀什主持召開協調會,研究進一步落實《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加快解決南疆三地州能源供應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三地州政府(行署)、塔裏木油田公司以及電力、燃氣、環保等有關單位參加了會議。

2011年,國家發改委做出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關於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規劃的批複》,批複新建天然氣管道2485公裏,其中幹線4條,支線19條。整個計劃投資62.95億元,其中幹線投資53.45億元,支線投資9.50億元。

2010年7月14日,新疆喀什彩旗飄揚,歌舞歡騰。中國石油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在喀什舉行開工儀式。

翻開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部署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衛星地形圖上標出的工程管網布局圖,一條貫穿南疆的能源大動脈,從位於天山南麓阿克蘇境內的英買力氣田群起步,沿塔裏木盆地的邊緣迤邐蜿蜒,過阿圖什、喀什、澤普、和田,直抵塔克拉瑪幹腹地中心的塔中油田,全長2424公裏,氣勢磅礴,如騰空飛翔的巨龍沿塔裏木盆地盤繞在天山和昆侖山腳下,為南疆各族居民送來祥瑞之氣。

南疆的天然氣時代為時不遠了。

塔裏木油田的利民之氣

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需要充足的能源保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入了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曆史階段。南疆天然氣管道建設,就是這一宏偉戰略中的重要一步。據已用上天然氣的克州統計,“十二五”末,全州天然氣需求量可達1.95億立方米。2012年,克州全州日用氣缺口最高達60萬立方米,供暖鍋爐和工業用氣得不到保證。南疆利民工程啟動後,各地州紛紛要求延伸天然氣管網,增加閥室。

據統計,2011年,塔裏木油田公司向南疆地區日供氣量達500萬立方米,全年累計向南疆五地州供應天然氣超過20億立方米。但是,截止2012年底,喀什、克州地區合計用氣量較上年度增加101%,氣量缺口巨大。

南疆五地州的居民呼喚天然氣,南疆的工農業發展呼喚天然氣,南疆的生態環境呼喚天然氣,南疆的長治久安更在呼喚天然氣。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項目部會議室牆上貼著的工程計劃圖上,用紅圈赫然標注著柯克亞氣田、和田河氣田、阿克莫木氣田,這三個氣田探明儲量分別是349億立方米、617億立方米、800億立方米,年產氣6.8億立方米。英買力氣田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95億立方米。南疆利民工程啟動後,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之一的塔裏木英買力氣田的天然氣也將並入利民工程管道,並把塔中氣田作為天然氣供應的後備氣源,以確保南疆各地州的天然氣供應。

和田河氣田位於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和田地區皮山縣和墨玉縣交界處。氣田深處是山北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地麵海拔1374.78米,地表條件為沙漠、陡峭的山脈和戈壁,巨大的流動沙丘幾乎與山脈持平。由於有山脈作屏障,山南隻有零星小沙丘,地勢平坦,屬鹽堿戈壁。工區內春季多風沙,夏季酷熱無雨,秋、冬季多為晴朗天氣,風沙較少,南緣坐落著長條狀的瑪紮塔格山。

2003年4月11日成立和田河作業隊,當時氣田隻有2口生產井。

隨著和田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下遊用氣量日益增加,塔裏木油田公司投資7200萬元進行二期裝置擴建,工程於2010年9月破土動工,2011年12月20日完工投運。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啟動後,塔裏木油田公司投資18.9億元對和田河進行正式開發,擴大產能建設。2012年5月25日三期工程開工建設,按照規劃,到2013年8月將達到20億立方米產能,新增產能10億立方米,達到日處理天然氣600萬立方米,投產後將徹底解決管網沿線縣市用氣緊張問題。

阿克莫木氣田處理站位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黑孜葦鄉境內,距烏恰縣13公裏,距喀什市80公裏。氣田所在的位置屬於山區,地麵海拔在2228米左右。

阿克莫木氣田處理站2004年8月10日開工建設,同年12月竣工投產。當時隻有阿克1和阿克1-2兩口生產井,天然氣裝置日處理能力40萬立方米,最高日輸氣量40萬立方米,供應喀什和阿圖什主要城鎮用氣。隨著兩地州對天然氣需求量的增加,2009年7月,在原有天然氣處理裝置基礎上,進行二期改擴建,將日處理能力擴建到90萬立方米。2011年,阿克莫木氣田天然氣處理裝置進行產能擴建,同年12月21日,阿克莫木氣田三期擴建工程正式投用,天然氣日處理量由原來的90萬立方米增加到130萬立方米。

柯克亞凝析氣田位於塔裏木盆地西南邊緣、昆侖山北麓,喀什地區葉城縣南50公裏處,為戈壁荒漠地貌,地麵海拔1830至1950米,屬典型的大陸性幹旱氣候。柯克亞凝析氣田是個開發了35年的老油氣田,為了保證南疆利民工程用氣,正在開發深部的卡拉塔爾凝析氣藏和上油組西三凝析氣藏。

我們來到氣田采訪,親眼見到了其環境的惡劣。和田河氣田四周被沙漠環抱,每年3月至9月,是沙塵暴活動頻繁的季節。為不讓沙塵影響氣田正常生產,風沙一停,作業區班長屈德榮就帶領員工們把18000平方米裝置區域內的積沙清掃幹淨,往往是前腳清掃幹淨,後腳又堆積如山,每個員工每天的清沙量都在2噸以上。尤其是清掃盤根錯節的管線上的積沙,掃把、鐵鍬派不上用場,隻有用毛刷和抹布。清沙是一件既費力又耗時的活。

“環境太惡劣了,進來的新員工一定會被提醒做好心理準備,調適心態,否則就有可能得上‘沙漠綜合症’,症狀是脾氣暴躁、情緒急躁、行為怪異。”和田河氣田作業區黨支部書記趙相芩說。

和田河氣田員工的主要工作不是巡線,而是掃沙子,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工作之餘,員工們在靠近站區的沙丘上紮上草方格,在站區外圍豎起兩道草柵欄,抵擋肆意的風沙。但是依然擺脫不了“風起黃沙不見天,流沙肆意埋家園”的窘境。如今,最外邊一排50厘米高的草柵欄已被風沙掩埋掉40多厘米。

2012年,在冬季用氣高峰期,塔裏木油田公司塔西南勘探開發公司采取科技創新,措施增氣,優化工藝,增加氣源井,降低生產負荷運行等措施保證供氣,化肥廠甚至不惜停止生產,以保障民用供暖用氣。在企業利益和百姓利益的天平上,該公司以大局為重,以百姓利益為先,全力保障南疆三地州百姓過個暖冬。

眾手高擎氣龍

中華民族從來就具有頑強的毅力,越是艱難困苦,越能夠團結一心,眾誌成城。在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開工儀式上,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說,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對進一步支持新疆發展迅速做出部署,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實施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等民生工程,是對新疆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是對新疆各族人民深厚感情的體現。自治區全力以赴為中石油在疆油氣業務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優質高效的配套服務,在項目審批、土地征用、交通保障、財稅政策等方麵給予大力支持和協助,高效辦理各種相關手續,為管道項目建設創造所有必要條件。

按照“整體規劃、突出重點、快速推進、建立樣板”的總體工作思路,積極推進“氣化南疆”工作,成立了以塔裏木油田公司總經理周新源為組長,以油田公司副總經理熊建國、昆侖能源副總裁文江、博瑞公司總經理相建民為副組長的“氣化南疆”工作組。2012年8月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專門成立由董事長、黨組書記蔣潔敏,總經理周吉平擔任組長的援疆工作推進領導小組,推進利民工程等重大援建項目,研究解決項目遇到的重大問題。

自治區各有關部門、有關地州政府,新疆建設兵團農一師、農三師、農十四師立即行動,組織成立相應機構,由地區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和塔裏木油田公司副總經理熊建國擔任副組長,成員由地區發改委、經貿委、國土局、建設局、環保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交通局、各縣(市)主要領導組成,分工明確,責任層層落實到人。阿克蘇行署、喀什、克州、和田地區全力支持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為工程建設減免了戈壁、荒灘、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國有和集體草地、林地占用補償費,取土、采掘砂石料資源補償費,穿越縣鄉道路開口費、繞道行駛費和天然氣管道穿越河流、通訊線路、供水管道、電力設施等諸多費用,並無償提供工程途經地的水文、地質、地震、礦藏、文物等資料,最大限度地給工程建設開綠燈。

為了這項浩大工程,中國石油在北京進行了全國範圍內的招投標,調動了全國各地、行業內外41個單位參與建設。石油行業內的大慶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巴州分公司、新疆石油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設總公司、大慶油田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吐哈誠信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大慶石油管理局技術監督中心、吐哈石油技術監測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遼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設工程一公司等眾多公司參與其中。北京、新疆、四川、河南、陝西、山東等地多家單位相繼加入,各參建單位把能參與建設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作為公司的光榮,抽調出精兵強將,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參與工程建設。

南疆天然氣管道是一條紐帶,把油田和地方、企業和政府、工人和農民、軍隊和老百姓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今天是個好日子

2012年12月1日是個好日子,三標段主幹線的施工隻剩下喀什兵站一處,舉杯慶祝的時刻為時不遠了。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三標段負責人呂宏光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

200多公裏長的幹線接近尾聲。協調了3個多月的一塊葡萄園征地工作塵埃落定,施工方遼河油建的隊伍正在連夜幫助老鄉拆葡萄架子,準備明天的施工。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是集團公司和自治區的重點工程,油田公司要求於年底前必須完成全部主幹工程,以確保2013年7月竣工投產。遼河油建李福才經理從3月份離家到此時已整整9個月了。轉眼進入12月,天氣越來越冷,員工們心裏也起了急,盼著早點完工好回家團聚。可拉紮克鄉靠近鐵路的一片300多米長、14米寬的葡萄園的征地工作遲遲談不下來,一拖再拖,施工單位遼河油建有勁使不出,幹著急。

這天上午,阿圖什市市長依不拉音為這塊地的征用工作召集各部門會診,專題研究解決方案。下午,他親自上門給農民做思想工作,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遼河油建連夜施工,李福才經理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呂宏光主任在設計崗位工作過10年,在施工單位工作了5年。調到塔裏木油田後曾參與過西氣東輸、英買力氣田群、迪那氣田的建設,既懂設計又有施工經驗。當被問到南疆利民工程的施工時,他頭卻搖晃得像個撥浪鼓。

“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困難重重的工程,這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他負責巴楚——伽師——喀什段工程,全程有幹線183公裏,伽師和紅旗農場兩條10多公裏的支線,33公裏伴行路。要穿越三條河流,穿越已建公路18條,在建公路5處,穿越鐵路4處和30公裏農田。施工難度暫且不說,單是這征地沒有一處讓人省心,簡直是步履維艱。呂宏光用了“前所未有”這個詞。他說,2012年9月,他接手三標段工作後,到施工現場查看,隻見阿圖什萬畝葡萄園綿亙不斷,葡萄架整齊地排列著,綠色的藤蔓覆蓋著支架,鬱鬱蔥蔥;翡翠般晶瑩剔透的葡萄,累累垂垂,墜滿葡萄架。按照原設計,管道要穿過萬畝葡萄產業基地和部分農田,總長度為26公裏左右。他想,雖說是臨時征地,但果園要被挖開,不但當年的收獲要落空,而且以後再也不能種植葡萄。這個萬畝葡萄產業基地已成為阿圖什的支柱產業,更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和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主要園地,當地的農民不大情願實屬自然。經過慎重考慮,他果斷地提出更改施工線路的建議,得到一致通過。更改設計後,管道雖然增加了幾百米,費用增加400多萬元,但繞過了萬畝葡萄產業基地和農田。“自己麻煩一點沒關係,可不想讓老鄉們為難!本來就是利民工程嘛,做就要做到位。”呂宏光的話平淡樸實,卻充滿了感情,讓我們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