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東出西進(10)(2 / 2)

馬萬興的介紹又引發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黃和遠更是站起身,走到馬萬興身邊,端起酒杯嗬嗬笑著提議說:“就衝馬大師如此詳細周全的介紹,就值得再幹一杯,誰帶有相機,給我和馬大師照張合影,這我回去賣派就更有說服了了。”

黃和遠的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響應,紛紛站起身來端起了酒杯,馬萬興接過服務員遞來的酒杯,與大家致意之後幹了杯中酒,也知道眾人起身碰杯的意思,識趣地對眾人鞠躬致謝道:“說了那麼多,影響領導們談話了,請各位領導們慢用,需要加什麼菜請隨著吩咐。”

等到馬萬興離去之後,黃和遠緩緩地走回到座位前坐下,由衷地感歎道:“百裏之遙必有良駒,百步之內必有芳草,此言不虛啊!在遠離西北近二千公裏的這裏,能夠吃到如此正宗的西北名菜,更可以親耳聽到大師對菜品的講解,完美地詮釋飲食和烹飪藝術,與傳統中華文化的聯係和傳承,真是受益不淺,所獲良多啊!”

“老同學今天的感慨也是良多啊!以前感覺你老兄沒有這麼多愁善感的,今天這是怎麼了?”侯哲海望著黃和遠,微微奚落地調侃著:“是見到老同學感慨良多,還是遠離西北真性情流露,總是應該有些觸動的吧!所謂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是理論和實踐都反複證明的真理,似乎不用我再引經據典了吧!”

黃和遠轉而目光專注地望著侯哲海,自從進門之後,這位老夥計除了寒暄,始終沒有多說幾句話,而是深沉含蓄地微笑著,觀察著,心裏也清楚他對自己的來意和目的充滿了疑惑,這從機場到南郊賓館的表現,就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來。盡管他目前隻是河海省委主管意識形態的副書記,但隻要是可以利用的關係,黃和遠此次都不願放棄,況且還有不少的議論,直指他的仕途趨向,不排除取代林東生,成為河海一把手的可能。即使這種可能成為不了現實,修好和彌補與他的關係,對今後與河海的合作和聯係,都有著不小的幫助。

在黃和遠的心目中,當年在黨校培訓時的同學裏,最看不上的就是這位亦師亦友的侯哲海了,書生意氣太重,除了理論上的那點東西,實踐認識和經驗,不一定比得上深山中的一位老農。這種認識盡管片麵,但也是基層走上來的幹部的普遍認識,對於他們這麼多年來的摸爬滾打來說,這些讀書在校園,研究在校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相同和相近的校園哪些人或事,他們除了會紙上談兵,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等於零。更何況他們高居京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實和認識根本就不是基層所展現的本質,而偏偏就是這些人,主宰或影響著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走勢,利用他們的理論圖解著基層的現實,這種理論和現實的脫節,早晚會害了基層,害了基層哪些拚死拚活做事的幹部。

侯哲海是他最不感興趣的人,除了這些酸腐的文人做派,還有就是知道老師般的姬頤氣使,這讓他很不感冒,相對於侯哲海和齊天翔這些文人,他倒更願意與同樣是基層曆練出來的地市市長、書記交流,倒是與雷翔東和劉曉軍這些京官,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不是很遠,但也絕對不是很近。在他自己的本心看來,一個西北偏遠地級市的市委副書記,無論怎麼努力,也是與更高的位置沒有太大的關係的,自己家的祖墳上就沒有那棵草,充其量自己能謀一個正廳級耳朵市委書記,就是光耀門楣的終極目標了。誰能想到皇天不負,自己竟然一步步走過了市委書記,副省長,省長,最後坐上了省委書記的位置,而且一坐就是五年之久。盡管如今危機四伏,但並不是完全沒有解決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交出權力,清心淡泊地終老,也不是不可以。可心中固有的自尊和執拗,對這樣落敗於政治爭奪,還是不甘心,還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或運籌,擺脫困境,即使不能完勝,起碼麵子上會好看一些。這就是他此次帶隊走出來的真實目的,所尋求的就是這幾個昔日的老同學,盡管都是當初自己看不入眼的書呆子和無所事事的京官,可現在卻也是沒有任何更好的辦法了,哪怕隻是一根細細的稻草,即使救不了命,隻要不至於害命,他都願意傾盡全力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