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陪同視察(2)(3 / 3)

“其實這就是角度的問題,也就是文化思維的問題,就像剛才陳省長說到的感謝當年的教育製度,給了他接受高等教育一樣,我們這個年齡看到的過去是不足中的美好,以及美好中的珍貴,而現今的年輕人,看到的卻是存在中的不足,發展中的缺憾。”齊天翔看到服務員端包子進來,趕忙站起身接過籠屜,放到桌上,請林東生和陳能亮品嚐,接著剛才的話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感性的,講究的是學而知之,修身養性,或者簡單的說是先做人後做事,沿襲傳承的都是為善的道德信仰,是人文榜樣的力量。而西方文化卻是理性的,是規則和契約精神約束下的社會形態,無論是君主製,還是民主製,所強調的就是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一切都顯得那麼自如、自然。就如剛才林書記講到的與孩子們的辯論,原本就是兩種文化體係的碰撞,就沒有一個正確的標準答案。過去講傳統,講奉獻和犧牲,然後才是獲取,現在講自由,講待遇和條件,然後才是付出。誠信、道德、信仰這些傳統人文的珍貴,都是需要標價的。古希臘神話中的蓋亞,力大無窮,神力無比,可就是將巨石滾不上山,落得個悲劇英雄的唏噓,而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卻不會出現這樣個人奮鬥的悲劇,嶽飛的成就背後是十萬嶽家軍的神勇,成吉思汗的輝煌伴隨著蒙古男兒的鐵蹄,就連金庸筆下的武林,也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合成,各有千秋才融合成了江湖。”

“當東西方文化因經濟的方式發生碰撞的時候,困惑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更連西方人都感到吃驚和不可思議,一個隻有掙錢欲望的群體,散沙一片,怎麼成就了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在西方被視為生命的誠信、秩序和規則,在這個東方古國,竟然可以無視和置之不理,照樣能夠順風順水,老賴和公然踐踏規則人居然能夠生活的有滋有味,而且獲得了更多的財富和資源。”齊天翔不由激動了,深深地自問著:“而在我們這裏,經常會聽到老板們的困惑,給員工的待遇和條件都不錯,可以說遠遠超出了本身應該得到的,可員工們仍然不滿足,工作做不完仍然是到點下班,讓員工做出點貢獻比登天還難。對於這些疑惑,我不跟他過多的解釋,我讓他組織員工學習‘老三篇’,一遍不行兩遍,一個月不行半年,長期學下去,然後再看。”

齊天翔說著,忽然意識到自己的激憤和語言,有些不太適宜這樣的場合,就笑著望著林東生說:“我這是不是有些班門弄斧,關公門前耍大刀的意思,當著二位方家,說什麼東西方文化對比,也真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班門弄斧不班門弄斧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你要這麼一直光說不練,包子你是吃不上了。”林東生祥裝不滿地瞪了齊天翔一眼,指著桌子上的包子,厲聲說:“有這麼好的東西放在眼前,還不趕緊吃,指點江山的時間有點是,吃飯的時間可不多。”

林東生說著話,轉向陳能亮,感慨地說:“包子盡管比以前小了一些,味道還是那個味,可卻沒有過去那種欣喜和期待了,而且現在這種過於油膩的食品,也還克化不了了。由此說明了一個看似複雜,卻簡單的道理,得不到的就是美好,送到眼前的反而不會珍惜。”

“就像剛才天翔說的那樣,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珍惜,不是他們有很清晰明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是他們得到了一切應該或不應該得到的條件。在他們的心目中,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也是像空氣和水一樣,是必須由社會提供的,是自然的存在的,而且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從來就沒有想到這樣是怎麼來的,自己為這些的到來做出了什麼,又應該做出什麼。”林東生似乎來了興致,不由打開了話匣子,環視著包間了幾個人,慢慢地說:“天翔剛才說到了一段很有意味的話,組織員工學習‘老三篇’,這看似調侃,其實很有深意。我們的改革被界定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且到如今還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樣的界定全麵否定了建國幾十年的經濟建設成就,是不是科學暫時不作爭論,就姑且認可了初級階段這個說法。那就是明確了我們如今所有的政治經濟舉措都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部分,還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堅定的方向,那就是我們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的道德、文明、價值體係和信仰體係,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還是要為政治目標服務,還是要有這個國家和民族追求和奮鬥的目標。任何的迷失或曲義更張,不是方向修正,就是別有用心。”

林東生似乎覺得話語過於嚴厲,也過於嚴肅了,就微微笑著對齊天翔說:“今天的啟動儀式很有意義,讓眾多的青年學生和公務員參加,會後參加義務勞動更是很有必要,這就像重讀老三篇一樣,就是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引導年青一代感知社會,奉獻社會,最終服務於社會。建立美好的社會形態,必須有一代純粹的有高度理想和信念的有識之士參與,必須有一代人為之奉獻和犧牲。這樣的工作越早做越好,不然我們對不起過去,更對不起未來。”

林東生的話使得包間裏的氣氛嚴肅了起來,也真正進入了安靜的狀態,隨著不斷端來的包子,幾個人都專心致誌地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