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乾同西江總管李舒率八萬大軍大舉進攻莫諾莫塔帕王國,接連擊敗莫諾莫塔帕國王之弟姆漢德·馬務拉率領的六萬大軍。
李成、蔡德也在平海道組織起五萬大軍大舉進攻莫諾莫塔帕王國東南一帶林波波河黃金產地,莫諾莫塔帕國王加茲·魯塞萊親率八萬大軍迎戰,遭到天漢大軍發炮炸死,莫諾莫塔帕王國大軍慘敗潰逃,兩路天漢大軍接連出兵攻滅莫諾莫塔帕王國。
陳大成、戚金統率六萬大軍在海西道紅海總管府總管張常寧協助下大舉進攻阿比西尼亞帝國,接連擊敗阿比西尼亞軍隊,攻入阿比西尼亞帝國腹地,滅掉阿比西尼亞帝國。
天漢帝國一統天下,天下各省道文武以及附屬藩國國王、封臣、各大教長老等紛紛齊聚天京長安城,為天漢皇帝陳瀚上尊號天下之帝,意為天下臣民的皇帝,簡稱天帝。
天漢朝廷對天下行政區劃進一步調整,將被攻滅的瑞典、挪威兩國之地分別劃入白海道、漢海省,從東土道拆分出嶺東省、河東道,將海東道拆分為海東省、河西道、金海省。
陳瀚為加強對天下各地的統治,在五京格局之外又在邊緣地區各省道設置十二大總督區,分別是:西洋總督、海西總督、西海總督、北洋總督、東土總督、嶺南總督、海中總督、北海總督、江東總督、漠南總督、海東總督、昆侖總督。總督由皇帝親自任命派駐,任期最多三年,屬於監管機構,加強天漢朝廷對天下控製力度。
天漢帝國在天下各省道因地製宜推行多種製度結合統治,在昆侖洲推行農奴製、分封製。在天竺地區推行佃戶製、采邑製。在東京轄區南北地區推行羈押製、分封製、采邑製,推行移民融合政策。
在西方諸省道施行采邑製,大力推行移民融合政策,將不少西方諸道男子征調派遣至昆侖洲征服大量部落作戰,安置在昆侖洲戍守,與當地部落女子通婚,同時向西方諸省道大量遷徙東方移民與西方人通婚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對西方諸省道統治。
天漢朝廷在天下各省道采取大規模移民政策,通過不斷摻沙子做法,天下各族人口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漢人在帝國治下享有優先政策,與漢人通婚並接受漢化者紛紛自稱漢人,已獲得天漢朝廷認可,漢人人口不斷滾雪球般擴大。
天武八年,天漢朝廷為緩解甘肅、北京、嶺北、西涼、安北、河中、中土缺水問題,以及曆朝曆代以來大量開墾放牧破壞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開始規劃修建天漢大運河,同時下令禁止北京轄區、天京轄區缺水諸省道砍伐樹木,由安北、北洋諸道供應木材。
天漢大運河東起浙江省城杭州府,西至萊江省城萊陽府,溝通東西兩洋,橫跨數十條內外流河,沿途通過修建水壩、水閘實現航運、調水、排洪等集為一體,預計五十年內完工。
天漢大運河從歐洲波海、漢海、海北、山海諸省將西水東調至西涼道、河中省,又從安北道嶺北州以及安北(蒙古)高原河流取水進行北水南調,同時還能通過運河將嶺北地區豐富的木業資源大量南運,促進安北道經濟發展。
北水南調分東西兩線方案,東線從安北高原阿魯渾河、斡難河、盧駒河調水南下經大漠(中蒙)斷層帶引水注入河西走廊已經修建的河西運河。西線從劍河、安河(鄂畢河)上遊調水繞道南下注入庭州一帶規劃的天漢大運河中,分別向安北、西涼、河中、北京直隸調水。
天漢朝廷不斷向山海關外遼東、遼西、黑水一帶進行大量移民開發,接連移民不下三百萬,移民多移居在鬆花江以南地區,天漢朝廷修建連接鬆花江-遼河的鬆遼運河,鬆遼運河集航運、灌溉、排洪於一體,加強對黑水、北海一帶的統治。
天漢朝廷在天下各地大量修建鐵路、運河等基礎設施,帶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溫飽問題。率先修建主幹道中央大鐵路網,東京轄區修建縱貫南北的東洋大鐵路,北起海東省城海東府,南至嶺南道駐地南州府,同時修建橫貫東土、河西、海東的東土鐵路。
縱貫昆侖洲的昆侖鐵路已在規劃修建之中,昆侖鐵路從河下省城長州府沿長河(尼羅河)至昆侖總督駐地昆侖府(烏幹達),以昆侖府為樞紐,向西經地勢低平的漠南(蘇丹)草原延伸至漠南總督駐地漠海府(拉各斯),向南延伸至平海道平海府(好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