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頭麵軀體痛證醫話(一)(1 / 1)

第一節頭痛醫話

上病下取王道瑞

醫院曾收住一女性頭痛患者,服用西藥而痛不止,乃邀餘會診。問之痛在巔頂及兩側,如裂狀,晝夜不休,時已懷孕4個月許。診得兩脈寸關俱弦,兩尺滑而有力,舌質偏紅,苔薄黃。經三思後,即針刺足太衝穴(稍作提插撚轉),留針20分鍾,痛乃止。如是連針2次,病愈出院。

此症係胎熱沿肝膽經上竄之故,是以針瀉足厥陰肝經的太衝穴而痛止,誠合《黃帝內經》上病下取之旨。針刺太衝穴常為孕婦取穴所忌,但又應依據病情而定,據我經驗,若病當取者,施之亦無不良作用。

放血可治急病大病張殿民

放血療法,古來有之。“血實宜決”,《黃帝內經》明言。讀唐初名醫秦鳴鶴針刺治高宗李治頭痛的故事,及《儒門事親》張從正記錄某舉子秋闈將近暴病,誤落帳鉤打損鼻梁出血升餘病瘳,按期應試之病例,更信此法療效之可征。

餘幼時每見病者求醫,祖父次陶因目眚即命餘按彼教之法針刺有關穴位,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印象頗深。1946年故鄉村東八裏一慈姓男病人,坐牛車而來,攙扶入室,頭痛如劈,一人從背後用兩手捂其兩太陽穴部位。患者雙目緊閉,眼泡如核桃樣腫大,熱淚不時順眼角外流,手帕盡濕。強掰眼瞼,其雙目紅赤羞明,口中不時呼喊:“先生救命!”祖父見狀,立即命餘以三棱針放油燈燒紅,將神庭、上星、頭維、眉心、童子髎等穴處用生薑片揩淨後,點刺出血,每穴放血1或2滴。患者眼睛立時睜開,熱淚不流,頭痛緩解。祖父又命餘以三棱針點刺兩肘窩之尺澤穴,放血約10ml,並研服黃連上清丸5錢(15g),命病人白開水送下。前後大約半小時,患者自述豁然病愈,帶黃連上清丸1兩(30g)回家。3日後,步行登門謝曰:“沒想到放血還有這樣好的效果。”

後遇某些高血壓頭痛、血管性頭痛、頸椎病、顱部腫瘤等患者,用之皆效。

經穴放血,可疏通經絡,使血壅得決而利,氣盛得瀉而暢,以達陽平陰秘、升降調和之目的,故病可愈。

刺絡治療登山後頭痛喻喜春

旅遊黃山者,爬山後常見腰腿酸痛,膝關節、踝關節扭挫傷和頭痛。斯證所見之頭痛,病人多無頭痛病史,每因長途旅行,睡眠少,高山上強紫外線照射,過奇險處精神緊張,加上爬山後疲勞而引起。有的血壓稍微升高,心跳略有加快,脈多實而澀,苔薄白,額、顳靜脈充盈怒張,攢竹、太陽穴處出現壓痛。西醫稱為血管神經性頭痛,中醫則認為是血氣上衝,絡脈瘀滯所致。臨床對此證宜於刺絡,且一刺即已。如詹姆斯女士,年35歲,加拿大人,來中國旅行已半月,由北京至黃山坐車兩晝夜,睡眠少,旋即登山又兩天,回寓時頭痛劇烈,但無嘔吐、無項強,脈實澀,苔薄,顳靜脈充盈,血壓略高於平常。即與點刺充盈的小絡脈,雙側各出血約0.5ml,2小時後其痛止。又一日本婦女,37歲,登山回來後頭痛不可支,脈弦澀,苔薄,顳部絡脈盈實。證為血氣上衝、頭部絡脈瘀滯所致。治以瀉血行瘀,通絡止痛。點刺雙側絡脈,各出血十餘滴,當即痛止。故大凡登山所致諸症,多有氣滯血瘀,以刺絡活血行瘀,為一良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