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自己挑賞賜(1 / 2)

別人不知道趙頊的野心,王韶可是知道的,當年王韶去京城的時候趙頊還隻是穎王。王韶暫住穎王府將他和王旁的想法整理成平戎策,由穎王獻給了宋英宗,這才有了英宗對王韶的提拔錄用。

先拿河湟後取西夏,這是平戎策中最主要的思想。剛剛聽說王旁和阿裏骨結義,王韶心中有幾分驚訝,這才來到王旁的大帳向王旁詢問。

王旁笑著說道:“子純說的事我早就想過了,你想想看,取河湟未必要親自去占領,若是吐蕃願意與大宋一心,那拿下西夏是早晚的事。更何況,本來這次我們就可以拿下西夏,難道真的是怕和遼國反目,或者一念之仁才放棄的嗎?”

王韶撇著嘴,搖了搖頭:“那王爺你說說為什麼?”

“吐蕃的實力你知道,如果我們直接取西夏等於跟大遼反目的同時,和吐蕃也成了勁敵。更何況,眼下我們的國力,根本沒能力打持久戰。這才是我收兵的原因啊!”

王韶聽罷點點頭:“王爺,您可是運籌帷幄,我覺得這次回朝,聖上不封您為相那可是太屈才了。”

王旁此時微醉,大笑道:“做宰相有什麼好?尤其是做宋朝的宰相,就更沒實權了!別說是我做,就是家父來做,恐怕都是阻力重重。”

王韶見王旁有些醉意,心想這大軍之中人多而雜,王旁可別說什麼過激的話,他忙告辭說道:“即是如此,王爺早點歇息,明日一早好啟程趕路。”說罷轉身出了大帳,身後隱約聽王旁說道:“阻力重重又算什麼,老子有的是辦法。休息,休息!”

這兩句話聽的王韶有些心驚,這王旁不會回到朝中就要排斥異己不成,仔細想想自己應該是和王旁一條戰線的,這才放心的回營帳去休息。

大軍又走了十多日,沿途所經州城府縣,百姓聽說大軍打了勝仗,都跑到驛道的兩旁去看大軍的隊伍。大夥都眺著腳,在隊伍中尋找傳說中的滿載著西夏大筆金銀的馬車。終於,王旁等人回到京城,走時寒風凜冽,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春回大地。大軍在城外待命,嶽立王旁在禁軍以及京城官員的迎接下,被簇擁的進了京城。

街道兩邊,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眼巴巴的看著從城門方向進來的隊伍,先是開路的禁軍士兵,接著是樞密院的官員,然後是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王旁,嶽立。人群中議論紛紛“鎮南王太勇猛了,你們聽說了嗎,他一個人闖進敵軍大賬。不光殺了西夏皇上,還逼得西夏的皇後親自認屍呢?”

“厲害啊,這不算什麼,聽說了沒?幾十年咱們大宋給西夏的歲幣,王爺都討回來了。還讓西夏賠償了咱們好多金銀呢。”

“這下朝廷發財了啊!”

“咱們也發財了啊!咱那宋債可沒白買啊!”

“王爺來了……快看,王爺真年輕,真勇猛,真……”

“還得說蘇子瞻啊,嫁妹嫁得好!咱們沒這樣的妹妹啊,要不也給王爺送去!”人群中有人說道。眾人一陣哄笑:“人家蘇子瞻是進士,你是什麼?先考了進士做了官,或者有機會能巴結一下王爺呢!”

王旁嶽立的身後,是侍衛隊以及軍中副將,還有幾名小將各個精神抖擻,尤其是童貫,被眾人矚目的感覺太好了,他太羨慕那些能夠在禦街上誇街的人。如今能跟著王旁,打了這麼大勝仗,他都忘了自己差點闖了大禍。

童貫等人身後是那幾十輛裝著箱子的馬車,一行人在夾道歡呼聲,以及宣德門城樓上的鼓樂聲之中,穿過宣德門來到皇城之中。

王旁被迎接進城過很多次,但這次在他的印象中可是少有的隆重。執宰下馬處王旁眾人下馬,迎接王旁的楊士瀚請王旁等人進入皇宮大殿。大慶殿兩旁,侍衛列裏,大慶殿的高高的台基之上,趙頊正率文武百官列隊迎接。

這儀式不但隆重,而起是對王旁來說絕無僅有的,宋太祖開國以來,重文輕武之風導致每次有戰爭,即使是獲勝了,也沒這麼隆重的迎接儀式。更何況,這幾十年除了狄青之外,能夠大獲全勝的戰役對宋朝來說實在太少了。

王旁和嶽立急忙上前行禮,趙頊麵帶喜色,王旁注意到,即使如此歡樂的氣氛下,還是有一些人看上去不是這麼高興。比如生擠出笑臉的韓琦,比如笑都不笑的富弼,再比如一如既往沒太多表情的司馬光。

不過王旁發現,父親王安石站在韓琦旁邊,看來自己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王安石沒被提拔。大殿之上沒法多聊,王旁朝王安石擠了一下眼睛,王安石正欣慰的捋著胡須朝他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