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的,絕不自立,永遠依附大宋。你若能做到這些,等咱們保穎王順利登基後,我請穎王將此地封給你!你來鎮守,我來養地!這裏的一山一水,盡是你我兄弟二人的。不用大宋出兵,也決不讓大宋將他獻給交趾。”王旁一字一句的說道。
“好!能做到那樣,如何治理一方,我全聽兄弟的。我隻管守住廣源,不讓交趾再染指!”
王旁一笑伸出手,南繼楓會意,“啪”的一聲,二人擊掌為盟。此時在韶州的的郡王,肯定想不到,王旁去邕州乃是折中之舉,他真正目的正是他的腳下,廣源這塊地。這裏物產豐富,尤以金礦為最,南繼楓要的保護家鄉的這方土地,王旁則想的是大宋的江山,以及無盡的資源。
廣源州城裏,百姓聽說南繼楓來了,都跑到街上去看當年英雄的後人。大夥知道如今有南繼楓在,廣源不會再受交趾的侵擾。就連知府,都親自出城迎接南繼楓。南繼楓向眾人介紹身邊這位,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當年王旁陳述儂智高被迫起義實情,朝廷才會網開一麵,又任命自己官職。而且他出兵攻打倭奴,幫的也是這位王公子。城裏頓時熱鬧起來,百姓載歌載舞迎接他們。這下王旁更有信心了,想不到南繼楓在廣源竟有這樣的人氣。
一瞬間,王旁頭腦中想起在女真部落時候的情景,完顏烏古乃設宴款待自己,部落族人也是圍著篝火載歌載舞,這些少數民族少有漢人的拘謹,豪氣和熱情也是很多漢人所不能比的。不知道完顏劾裏缽如今怎麼樣了?還有西邊的李諒祚,這小子可不要瞎折騰,不然英年早逝未免有些可惜。
按計劃,王旁在廣源購置了一些山地田產,當地人聽說是王旁在購置房產,紛紛投奔到他的府上。王旁善用當地人,就像當初置辦晉香府一樣,選出主事的人,又安排工人家眷,同時又置辦了學堂,醫館。差不多一個月的功夫,各處已經打理的井井有條。經過王旁的層層篩選,最終在這些人裏選出一名叫岑勇的人作為此地的管事。此人三十六七歲,其貌不揚,但是念過幾年書,人也忠厚老實,這個人的孝順在當地是很出名的,所以也頗受當地人尊敬。
一切安排妥當,王旁囑咐南繼楓,一旦聽到朝廷立太子,即可聯合孫沔,餘靜。這兩個人是狄青的舊部,讓他們牽製連州,英州。這兩個州緊鄰韶州,隻要牽製住這兩個州,郡王趙宗沔一時難有大動作。而王旁自己,安頓完畢便回韶州盯住郡王的舉動。
王旁知道,他這一切都是為了穎王能夠順利登上大宋皇帝的寶座。
此時穎王已經回到京城,英宗和高皇後見穎王平安而歸,忍不住喜極而泣,這可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穎王私自離開京城的事,他們也不敢過於責罵聲張。隻是嗔怪的說了幾句讓父母擔心的話,穎王也自知此行之險,自己小命安危放在一邊,差點惹出朝廷爭皇位的風波,這可是大事。而且這一路,雖說是遊玩一番,但也見百姓民生和宮廷大相迥異。更由郡王之事,見朝廷用兵的各種弊病,以及在臨川聽聞的百姓差役賦稅之苦,倒是很體諒父皇不出兵與西夏相爭的決定了。
宋英宗與穎王父子二人推心置腹,穎王將王旁對他說的關於大宋麵臨的問題告訴父皇。英宗聽了心中直打寒顫,他竟將大宋種種弊病看的如此透徹。
看著父親麵色發沉,穎王趙仲針忽然想起王旁囑咐自己,不要對他父皇說這是王旁說的,他急忙解釋到道:“父皇,孩兒這次微服出遊,看了不少事,也多虧王旁一直保護孩兒安危,他雖然辭官但是心係大宋。兒臣看他絕對沒有反叛之心,而且他平時雖然行事乖張,但都是為我大宋謀利。”
“哼,你不要再說了!”英宗皇上想起這事就生氣,這王旁明知穎王行蹤卻知情不報,我還沒治罪他呢。但看趙仲針說的也在理,而且雖然王旁與自己不,但對兒子趙仲針還是很忠心,或者將來有他保著仲針,自己也可以放心了。更何況王旁所說的大宋之弊,正是自己一心想改,但無人支持的。但他還是沉著臉色說道:“這次我就看在你平安回來的份上,不追究他。但你給我記住了,以後若有一日你執政,絕對不可以讓王旁掌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