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臨川新縣令(2 / 2)

蔡挺看了一眼王旁,二人默契一笑,都暗想這吳充倒真是自作多情,在蔡挺看來也無非都是同殿稱臣,客套而已,更何況蔡挺還是很欽佩王安石,並且對王旁有惺惺相惜之情。蔡挺假裝詫異的問道:“怎麼?吳教授這就要走麼?你我雖然在此隻見過一兩次,但吳教授學識在下可是佩服。”

吳充深沉的說道:“子政客氣了,這次子政在臨川可是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等我回到朝中定向聖上稟明。”

蔡挺忙擺手說道:“這可不是我做的,要說這也是王侍郎的功勞。”

吳充搖搖頭:“子政就不要謙虛了,若無雖然幫了些忙,不過都是些小孩子的伎倆,這些小伎倆怎麼可以處理朝廷的大事。”

聽吳充這麼說王安石父子三人相互對視,都心領神會的一笑,蔡挺早也看出來吳充對王旁做法是不讚成,不過這麼當著人麵總說這些,不免有失長者的心胸。他看了眼王旁,見王旁輕輕搖搖頭,暗示他不用理會,蔡挺一笑找個話題岔開說道:“我今天來,也是來跟諸位辭行。臨川新縣令這一兩天就到任了,我安排好之後,也要離開臨川,不久便可以和吳教授京城相見了。”

吳充一臉嚴肅的說道:“哦?即是如此,那我倒是可以晚走一兩日,還可以和子政你同行啊~!”他這話一出口,蔡挺直咧嘴,他看了一眼王旁,王旁卻在偷笑。

蔡挺急忙擺手:“別,您先走吧,我隻是說離開臨川,不一定直接到京城,路上可能還要去其他縣看看。”

這吳充非得跟著蔡挺同路,也夠蔡挺瞧的,這吳充老讓王旁想起大話西遊裏麵唱only you的那個唐僧,有時候嗡嗡的像個蒼蠅一樣,幸好王旁不是孫悟空否則肯定會拎起金箍棒給他一下。

王安石也看出蔡挺為難,於是問道:“子政說新來一位縣令,可知道是誰嗎?”

蔡挺一見有人解圍便順著話題說道:“知道,是揚州一個叫李定的年輕人。”

王旁一聽眼睛一亮:“揚州李定?” 蔡挺這會也不等吳充說話,他忙問道:“莫非王侍郎認得此人?”

王旁看看王安石,王安石臉上略帶疑惑:“父親,此人您可記得?” 見王安石一臉茫然的搖搖頭,王旁說道:“父親早年間教了很多學生,我記得其中有幾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其中有一個叫李定的正是揚州人。”

王安石恍然大悟的說道:“哦,對了,那個學生還是不錯的,非常好學!好像和那個李格非是一起的。”

王旁對蔡挺說道:“若是此人就好了,我記得他年紀不大,應該和我年紀相差不多。”

蔡挺笑了笑:“正是此人,如今朝廷啟用了不少新人和年輕人,看來聖上有意治理朝綱,這可是好現象。”

吳充見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說的起勁,半天他沒說上句話,聽蔡挺這麼說,吳充說道:“子政說的不錯,最近朝廷新任命的一些官員還是不錯的,就像我臨從高郵出來的時候,那也是新去個縣令叫徐良,做事周到謹慎的很。”

王安石說道:“新官剛到任必然收斂的很,就像這朱縣令剛來的時候也是很謹慎,不過日子久了就原形畢露。考察官員可不能看一兩天的態度啊!”

吳充搖搖頭:“我看這人就很有禮數,我臨行之時他還請我到府上,剛好他女兒定親擺了幾桌宴席,對了,他那姓秦的女婿也是很不錯的後生,知書達理;才十四五歲就已經是貢生,我看將來必成大器。”

王旁聽到姓秦的就比較敏感,他總覺得秦檜的出現就在不遠處,那個害嶽飛的家夥,自己既然決定改變曆史,肯定不會讓那小子出現,即使一定出現也得像對童貫,蔡京一樣控製住了,不讓他們得逞。想到此王旁問道:“姓秦,這天才年輕人叫什麼?我去廣南時候要經過高郵,能有幸結識就好了。”

吳充見總算有人跟自己對話了,忙說道:“聽說姓秦,名觀,字少遊。詩詞做的很好!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 風定池蓮自在香。介甫你聽聽,多有韻味!”

王安石讚許的點點頭:“果然意境幽遠,這個少年的確有才!”

王旁一旁聽的卻納悶起來,他眼前聽過這故事,蘇小妹三難秦學士,秦觀不是娶那蘇小妹為妻嗎?怎麼又會娶了高郵縣令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