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預謀灤河亂(1 / 2)

王旁計劃在耶律宗元行動之前見到遼國皇上耶律洪基,他的這個想法在耶律洪基急召王旁夜談就有了。現在,王旁已經把竊取天王寺鎮寺之寶的嫌疑,排除了遼皇耶律洪基。剩下的兩個人,耶律宗元和他的兒子耶律宏孝,耶律宏孝既然能說出完顏部落將來會很壯大,嫌疑也是最大的。

當他得知劾裏缽已經見過高麗李恩澤,高麗遣派李恩澤出使宋國,劾裏缽問道王旁接下來去哪裏,王旁說道:“去上京!”

剛說完,就聽到門外有人說到:“阿彌陀佛!”

王旁這段時間借住天王寺中,和契嵩相談甚多,他發現契嵩學識淵博,而且擅長文章,勤於修持,對這個契嵩大師又了許多好感和尊敬。聽到外麵契嵩的聲音,急忙說到:“大師請進。”

站在門附近的韓德容打開門將契嵩請進房間,劾裏缽等人見契嵩來了,知道王旁又要跟他聊上一會,於是退了出去。

契嵩說道:“剛剛來見施主,聽到施主要去上京?可是要見皇上麼?”

“正是,不知道大師有何指教。”他說著請契嵩入座,親自倒上茶水。

“施主有所不知,皇上經常四處遊獵,眼下初春時節,皇上應在中京大定府,不久便會到遼皇陵處掃墓祭祖,施主何必舍近求遠呢。”

王旁聽到契嵩這麼一說,心中暗想,幸虧契嵩提示,否則自己又走了冤枉路。忙口中稱謝。

契嵩接著說道:“老衲雖與施主相處時日不多,但相信不會看錯人,施主絕非等閑之輩,隻是這著急去上京有些草率。”

王旁聽契嵩話中有話,他想的是製止耶律宗元,但畢竟此事還隻是推測,於是謙虛的說道:“在下心中惦記早日求得援兵,也好去高麗增援。”

契嵩說道:“欲速則不達,高麗倭奴戰事據老衲所知,不會在短期能解決。”

王旁聽契嵩這麼說,心想這高僧學識了得,而且還挺關心天下事,不如向他請教一番:“據我所知,高麗與倭奴不過彈丸之地,論麵積也不過遼國五道中的一兩道之多,想必倭奴想攻打高麗也不會太久。”

契嵩微微一笑:“施主際遇老衲已知道一些,能理解施主的心情。不過我從兩點可知,這仗沒那麼容易打完。其一,倭奴從水路登陸高麗容易,但倭奴國最初乃是水上強盜聚集之地,故以‘倭’字得名,強盜本性多是為了搶劫,所以雖然不斷進攻高麗,但始終不能持續奪地。其二,從高麗的來說,隋煬帝三次打高麗,用了一百萬大軍,生還了不到三千人,施主可知道為何?”

契嵩說的第一點,王旁十分讚同,但也知道倭奴對付起來也挺麻煩,就王旁知道,後代的抗日戰爭整整打了八年。而對於契嵩說的第二點,自然就難不住王旁了,王旁想到:“高麗對付隋軍:天氣晴朗萬裏無雲的時候,高麗就撤退;一到冬天高麗就進攻。隋軍受不了天寒地凍,凍死大部份士兵。後來隋煬帝為了打高麗,走水路就需造戰船。工匠為了造戰船整天在海水裏泡著,不去就會被斬首,很多人腰部以下半個身子腐爛。不滿的士兵發動了兵變和叛亂,最終隋煬帝征高麗大敗而歸。”

王旁若有所悟說道:“大師的意思我明白了,倭奴沒有持續性,高麗也不是那麼好對付。所以,我若不準備充分,去了難免跟著高麗倭奴苦耗在一起。”

“阿彌陀佛,施主說的極是。”

王旁仔細想著契嵩剛剛說過的話,他忽然眼睛一亮,二戰中日本之所以投降,除了國內軍民長期的奮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廣島長崎那令人震驚的原子彈。王旁想起那兩顆原子彈就覺得解恨,他說道:“雖然戰場在高麗,但是關鍵不是打跑倭奴,而是去滅了倭奴的侵略之心,打消了他的銳氣!”

“善哉,善哉!出家人本應不問世事,但凡世上的事都逃不脫果報自受,我來也隻是勸施主,莫心急於一時之功。”契嵩淡淡的說到。

王旁聽罷向契嵩施禮說道:“多謝大師指點,我知隻要我不急著回宋國,家人尚可平安,但因貪於求功,差點誤了大事。”

契嵩擺擺手:“施主這次出使高麗,也是為了天下蒼生免於戰火,老衲隻是盡力而已。”

王旁見契嵩這麼說,也就不多客氣,二人又聊了一會,契嵩才起身告辭。見契嵩出了房間,劾裏缽幾個人才回來。

王旁讓韓德容取出筆紙,攤在桌子上,心裏仔細的想著印象中的世界地圖,畫出了中國國土,高麗,倭奴的位置。劾裏缽等人站在桌邊,歪著頭看著,等王旁畫完劾裏缽問道:“兄弟,你這畫的是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