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詔書與趙曙(2 / 2)

王旁又想起耶律洪基與仁宗之前,他對嶽立說到:“此番我在遼國,遼國皇上與我踐行之時,將仁宗皇上送給他的禦衣葬為衣冠塚,並題詩寫道: 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功更不能。四十二年如夢覺,春風吹淚過昭陵。 ”

說著他攥起了拳頭,心中無名的怒火:“遼國人尚且都去永昭陵祭拜仁宗皇上,怎麼偏偏就不讓我回京城?嶽兄,你剛剛口稱害了夫人和兒子是什麼意思?”

嶽立心裏琢磨著,這事該不該和王旁提起,可不說王旁也會知道,萬一他擰著性子回到京城,那就麻煩了:“賢弟,我說了,你可要冷靜。”

王旁點點頭,嶽立見他此事情緒比較穩定,便小聲的說道:“英宗皇上登基,朝廷出了大事,此時你萬萬不可出現!”

王旁擰緊了眉頭“這是為什麼?”

嶽立猶豫了一下,終於說出了實情:“我聽知情人說,仁宗皇上駕崩之時,急招太子入宮,當夜急擬定詔書次日太子就登基了。皇上大殯之日,新皇是被人抬去的,他不但不哭,還在即將下葬的仁宗皇上靈樞前,又吵又鬧圍著靈樞亂跑,幾個人都按他不住。”

宋英宗瘋了,這事王旁早就知道,或者說王旁在前世看過的宋史中有印象,後代的心理學家分析宋英宗趙曙是抑鬱症發作。但這和王旁有什麼關係,他怎麼就非認準了和王旁過意不去了。“他已經是皇上了,怎麼會和我過意不去。”

嶽立還知道一點事,但是這事可是重金打探出來,並且關係到皇上身邊一個很重要的人:“我得到一人的消息,不能告訴賢弟這個人是誰,但是這事很詭異。仁宗皇上病重的時候,新皇英宗就發病過一次,當時他認定賢弟會妖術,迷惑了皇上才會讓皇上對你寵信有加。”

說到此嶽立頓了一下,他知道下麵要說的事王旁聽了肯定會發怒,他看著王旁的臉色說道:“太子將你夫人和義子接到了府中,任何人都不能見。”

“啊,月下?童筱?”王旁不由得呼出這兩個名字。

嶽立點點頭:“此事皇上知道很生氣,他知道自己病重,就重新擬定一份詔書,誰可得燕雲十六州就可以擁立為皇。皇上可是病糊塗了麼?”

王旁心中也有此疑問,燕雲十六州是仁宗今生之遺憾,可不動刀兵更是仁宗的心願。現在燕雲之地兩國民生太平,誰願意動武去打仗呢?眼下仁宗已經駕崩了,如何知道當時仁宗到底怎麼想的?

嶽立接著說道:“賢弟,我問你一句,天下不動刀兵,便可擁地為王的,你覺得有誰?”

王旁沒太聽明白嶽立的意思,他看著嶽立,想從嶽立的神情中尋找答案。

嶽立一歎氣:“唉!以兄弟與鄰國之交,和兄弟的財力,若想通過商戰征回燕雲之地,未嚐不可試一試。”

王旁恍然大悟,他心中一動但馬上平息下來,此刻他最關心的則是月下:“什麼燕雲不燕雲的,嶽兄,不是我愛美人不愛江山,我連我夫人都保護不了,還談什麼燕雲十六州。”王旁想到自己的夫人現在趙曙手上,難怪那個傳旨的有恃無恐。

嶽立也正發愁此事:“宮內有人傳言,皇上彌留之際是想宣布那份詔書,他說詔書,結果皇後心情煩亂,又怕江山社稷不穩,請來宰相商議。宰相就說:皇上點名,趙曙登基。”

詔書—趙曙 。天知道這個陰差陽錯竟成為了曆史!

王旁明白了,為何新皇唯恐自己回到京城,萬一詔書之事敗露,他的江山就沒的做了。自己不回去在外麵飄著,無兵無權拿什麼去和遼國爭燕雲之地?這才是新皇真正的目的。

王旁看著嶽立,他此刻冷靜了下來,如果自己急著回京城,那麼沒有命的不是自己。父親王安石會奮力保護自己,還有義父包拯。新皇登基正是要削弱舊官員,培植自己勢力的時候,自己回去不但會牽連親人,可能連月下的性命都不保。

四年,趙曙在位四年,王旁心中盤算著,如何平安度過這四年。可是讓他忍四年他怎麼能忍下這口氣?“嶽兄,這些是誰告訴你的?可有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