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淑妃還活著的時候,除了處處爭對齊貴妃,也沒少惹赫荃琳的麻煩,尤其是昭雲公主歿了之後,宣淑妃見著太子鄺啟幕都是恨得牙癢癢的。赫荃琳早有除去宣淑妃的心。
齊貴妃站出來指控宣淑妃毒殺皇子,赫荃琳便順手推舟,將自己的罪行通通推給宣淑妃,讓宣淑妃背了這個黑鍋。
後來宣淑妃在冷宮裏被人殺死,下手的雖然不是赫荃琳,但赫荃琳還是有心感到痛快,刻意阻攔消息的傳出。
這就是為什麼宣淑妃死在冷宮裏,身邊的人卻沒有一個通報的原因。
對於林輝社和周婕妤的死,赫荃琳卻矢口否認。毒殺二皇子的毒藥的來源,赫荃琳也守口如瓶。但明眼人都能猜到,毒藥肯定來自赫氏家族;而那二人的死,也肯定和赫荃琳脫不了幹係。
皇後東窗事發,後宮裏那些渴望著往上爬的,大到妃嬪,小至太監宮女,紛紛出來落井下石說皇後的不是,揭露皇後的真麵目。
就在這些人中,又不斷有人出來作證,林輝社是皇後殺害的,聯係的正是沉香樓的殺手;周婕妤是皇後陷害的,有私情的是皇後本人;宣淑妃的死也是皇後所為。
兩日後,皇後以“嫉妒成性、謀殺皇子、濫用職權、陷害妃嬪、失德後宮”等幾大罪名被廢黜,終身幽禁冷宮。
詔令一出來,滿朝盯著赫氏家族的無數雙眼睛紛紛投去不同的眼光,朝堂裏錯綜複雜的關係再一次體現出來。
赫氏家族不會因為一個皇後的失德而倒台,但鄺罙銘的皇位卻會因為赫氏家族的動搖而動搖,以及為齊讚寬、宣氏家族、周商略的動搖而崩塌。
這就是關鍵。
據我所知,赫氏家族沒有因為赫荃琳被廢黜而與鄺罙銘的關係僵化,也沒有和宣氏家族、齊讚寬、周商略等三家有明顯的衝突,但在朝堂裏,看起來平靜的,越有可能醞釀著滔天巨浪。
對於三家野心勃勃的貴族首富,這卻是一個有利可圖的好機會,隻要運用小小智謀,過河拆橋、釜底抽薪、坐山觀虎鬥,要削弱他們實在沒什麼難處。
我能做的隻有這麼多了,剩下的,就看端王府的了。
往日熱鬧的深宮突然安靜下來,我還真不怎麼習慣,雖然我常常呆在玉宸宮不出門,但托了各位妃子的福,平日裏能聽到的趣聞還真是不少。鄺罙銘已經下旨,禁令六宮不得談論一切宮闈記事。所以此時,走到哪裏都是靜悄悄的。
同樣的一間冷宮,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住進了三個位高權重的可憐女人,而這三個女人,沒有一個能與我脫了關係。
我去看望赫荃琳的時候,她坐在冷宮雜草叢生的花園子裏,一身胭脂紅的宮裝有些淩亂,她低著頭,手裏繡著如生的鴛鴦,淒然唱著婉轉的歌謠:“紅顏未老,君已離亡,看如今雜草萋萋,映日半是哀傷。猶記少年時,兩無猜,竹馬情,紅燭都作淚殘。怨不得,恨不得,人間王侯無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