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一家老老小小各玩各的,老人把著電視遙控器,小孩霸著電腦鼠標,勤妹子另辟蹊徑在手機裏找樂子。找著找著,手機響了,是一條拜年的短信,沒有署名,隻顯示了一個手機號,勤妹子也不知道機主是誰,估計又是圈子裏哪個小夥伴,最近經常有小夥伴因為在外地過年的原因臨時使用新號碼,有的還因為在偏僻山區網絡不夠好而恢複使用短信息了。不過,剛剛發過來這條信息看內容應該是熟人,短信內容是“新年好啊,給你拜年啦!幹啥呢?”勤妹子想這應該是熟人,但沒好意思問對方的姓名,便給對方回複了一條短信,給對方拜年,還寫了一句——“正鬱悶呢,電視不能跟老人搶,電腦不能跟小孩爭,啥都看不上”。結果,對方立刻又發來一條短信,通過手機短信聊了起來,先是圍繞春晚的節目聊天,後來聊其他的事情。聊著聊著,對方突然發來一條短信——“印象裏你很少這麼晚睡,是不是該休息了?”直到此時,勤妹子才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勁,因為自己自從做微商便一向睡得很晚。於是回複了一條手機短信——“不會啊,我一般都不會早睡的啦。”後來,又聊了幾句,越說越覺得不對勁,便鼓足勇氣詢問對方——“你是誰?我感覺我應該不是你認識的人。”果然不出所料,對方回複說“你不是某某嗎?”原來,真不是對方認識的那個人,便隨即向他說“不是”,對方沒有再回複短信。過了一個小時,對方再次發來一條短信,說“雖然發錯人了,但聊得很投機,也算是一種緣分”,致歉,祝新年快樂。事後,勤妹子想到這“奇遇”,自己也覺得蠻開心的。勤妹子真的算得上一個愛學習求上進的人,為了豐富自己的文化修養,就找一些曆史文化名人的過年趣事來讀。諸如,著名作家老舍,尤其喜愛春聯,在過年的時候,老舍曾經多次寫春聯,來寄托自己的情懷。老舍曾經專門寫文章稱頌春聯的特色,在文章中,他曾欣喜地寫道:“歡度春節,要貼春聯。大紅的紙,黑亮的字,分貼門旁,的確增加喜氣。”老舍寫過這樣的春聯:“吟詩辭舊歲;舉杯賀新年。”“詩吟新事物;筆掃舊風流。”“酒熱詩歌壯;梅紅天地新。”勤妹子格外喜歡老舍寫的這些春聯那種讀起來明快喜慶,朗朗上口的韻味,而且輕鬆中飽含著對生活的深深熱愛,不僅頗有情趣,而且頗有內蘊。又比如,大畫家李可染喜歡過年,過年時,李可染尤其喜歡中國的舊民俗。一到過年時,李可染就忙著收拾屋子、寫字、掛燈籠、掛年畫、寫對子。李可染過年寫對子寫的是:“忠厚傳家遠,詩書濟世長。”李可染喜歡梅花,這一點,勤妹子也喜歡。每次過年都要買一些梅花放在屋裏,另外就是水仙。勤妹子不看流行文學網絡作家的新作,偏偏找一些老作家寫得傳統文學作品來讀,比如,作家馮驥才的作品,馮驥才一到過年的時候就開始忙活了,他稱之為“忙年”。馮驥才說,中國人置辦年貨是為了寓意來年的豐足,而馮家置辦年貨要備足八樣年貨:玉豐泰的紅絨頭花,正興德的茉莉花茶,津地吊錢,彰州水仙,寧波年糕,香燭供物,幹鮮果品,生熟葷腥。這些民間習俗都逐漸被進化、快失傳了,所以勤妹子覺得認真讀一讀還是很營養的。馮驥才寫過,過年時到郊區的農民集市去逛逛,是他養成的過年習慣,他說,這是為了去感染一下年的氛圍和勁頭。要說年味濃,還得到鄉間。這一點倒是當今很多人對過年的共識。馮驥才好像是天津人,所以他說過年時當然少不了去天津的天後宮買剪紙。天後宮一直是天津過年的中心,那兒的剪紙空前興盛,花樣翻新,可擔當點染年意的主角。挑選幾張可意的剪紙,再買些傳統過年的用品如香燭絨花之類,就把年的味道帶回了家中。此外,過年的時候,馮驥才還要與牆上掛著的幾幅珍藏多年的古版楊柳青年畫為伴,道光版的《高蹺圖》、鹹豐版的《麟吐玉書》和《滿堂富貴》等,更添佳節的雅致。馮驥才喜歡從這些老畫上感受昔日的風情。馮驥才說,這些畫既有年的情致也有文人的追求,難得的是除夕之作,所以年年臘月都要高懸此軸,以此為伴,度過佳節。勤妹子深受啟發,也跑到老祖屋搗騰出幾件老古董,興致勃勃地準備帶回自己的新家,據說是在新家存放幾件舊物件是有吉祥鎮宅之意滴。過年是一種舊俗,每個中國人都要過年,而要想在過年時過出情趣和新意,需要的是出眾的智慧和對生活的坦誠之愛。勤妹子放下書本,再去微信群裏爬爬樓,瀏覽一下小夥伴都說了些啥?“五穀道長”:大年初一去奶奶家拜年,隔壁鄰居家的小孫子最好玩了。趁著大人不在,他把我悄悄拉到他家的儲物間,讓我想吃什麼隨便拿。好吧,孩子真客氣,我就象征性拿了一點。沒想到孩子認為我看不上其他的,又從自己房間拿來了牛肉幹、果凍,額頭三道汗,小朋友可真熱情。“蘿莉盆友”:過年,全家人坐一起打撲克。四個人打得不亦樂乎,過了一個小時,弟弟說要去上廁所,媽媽也就跟著去廚房收拾東西,我和爸爸在洗牌,爸爸偷偷把一張大王放到了一摞牌的最上麵,示意我不要告訴其他人。沒想到弟弟回來,招呼沒打直接重新理牌,爸爸臉色不佳,我則在內心偷笑。“樂樂他媽”:除夕那天我和樂樂的外婆在廚房搗鼓了一天,整了16道菜,葷素搭配,異常豐盛。今年過年,我們和樂樂的舅舅一家,還有外婆一起過年,一大家子圍在一桌吃飯,年味十足。看著滿桌的菜肴,樂樂竟然說:“外婆,我想吃番茄炒蛋。”汗,準備了七葷八素,還真沒把番茄炒蛋準備上,兒子啊,你是想一出是一出啊。“分水人家”:龍年春節要拜新年,大年初二剛出門去親戚家拜年,過了一會天上就紛紛揚揚飄起了大雪。親戚說看樣子要連下個好幾天,我和老婆就為難了,還有很多親戚家沒有拜年,假期就那麼兩天,如果天氣不好,就麻煩了。於是一合計,我們出了親戚家門,直奔回家,拿上事先準備好的禮品,直接衝到下一戶親戚家,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閃電式串門,算了下,大年初二這天我和老婆一共拜了8戶人家,結果第二天竟然不下雪開太陽了。“9頓之返”:年前媽媽和外婆就報團了,打算過了除夕就出門旅遊。家裏一夥人,都去了北京,剩下了我和爸爸在家守著。爸爸是刀子嘴豆腐心,問他時,他死活不肯去,這回媽媽外婆她們去了,他在家就開始念叨說出門不帶上他。不過,最歡快的是外婆,因為是坐飛機去的北京,才剛下飛機,她就趕忙給家裏打了電話,興奮地像個孩子。好吧,誰說過年一定是圍著火爐團團轉,看她們多高興!勤妹子忽然覺得這幫網友的昵稱改得好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