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張偉第幾個在異國他鄉度過的春節?張偉是一家跨國集團公司的職員,常駐剛果金,總是有各種瑣細卻又重要的事情羈絆住他歸國回家過年的腳步。老李掌管的電子期刊《微明星周刊》在春節前十多天的時候,收到了張偉從剛果金發來的一組文章,記錄了他在異國他鄉的點滴生活,表達了思親念家的眷戀之情。老李親筆撰寫了按語,搶在春節前編發這組文章,老李希望此舉能夠起到向所有堅守在異國他鄉崗位上過年的張偉們帶去家鄉的祝福!老李編輯完那組文章,內心是很不平靜的,整個狀態都掉進去了。其實老李跟很多沒有在國外長時間居住過的人一樣,很難體會像張偉這樣客居他國難能回家的人,在這樣一個曆來訴求團圓的節日裏是怎樣的形單影隻,有朋友的時候還好,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包包餃子吃頓年夜飯,若是連身邊的朋友們也都回國了,那便隻能獨自一人在中國超市買一袋速凍水餃,捧著碗守著電腦看春節聯歡晚會的直播。編輯張偉的文章的過程中,老李用微信跟張偉有過交流。整過言語交流中雙方都沒說出那三個字,不是那三個字,是這三個字:想家嗎?卻彼此都讀懂了內心深處的回答:當然!王維早在唐朝的時候就說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已經不隻是千古流傳下來的詩句,那個時候確實容易喚醒張偉內心的一種很鬱悶的情緒,家裏人隔著那麼遠,女朋友也隔著那麼遠,這中間不隻是距離,還有時差,還有停電......張偉在發給老李的文章裏寫到:作為一個追風的好騷年,成長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說實話對停電這事還是比較陌生的。曾記得村裏的變壓器被雷劈了,整個村子停電三小時,大家跟炸了鍋一樣給電業局打電話:“趕緊的,還沒做飯呢”“趕緊的,沒wifi了”“趕緊的,都教授要開始發功了”……估計電業局頂不住壓力,三小時內恢複了通電。張偉講述了他在剛果金經曆的停電就不一樣了,他寫到:這邊啊!唉,一言難盡。(此時是不是背景音樂“二泉映月”響起?)非洲人本來就是不緊不慢的性格“ThereisnohurryinAfrica”。平頭百姓尚且如此,更不說有關部門了。於是大家就等唄,等電來。性急的中國人會買上發電機堅持一下,像我這麼心平氣和的不多,果斷堅定地和廣大的非洲同胞一起,等……電……來!等啊等,尼瑪屋裏都罩上黑暗了,還沒來。手機沒電不要緊,還沒吃飯呢!想外麵吃吧,烤肉太上火,敷敷(當地一道以玉米粉為主的食物)吃不慣,油炸的麵食又不敢吃(黑乎乎的誰知道放了什麼鬼東西,尼瑪還要用手抓!)……怎麼辦?自己生火吧!可是生火也是一門技術活,不常練就會玩起來很費勁哦。老李在張偉的文章裏讀出了浪漫的調侃,文章寫道:原以為停電是個小說裏的假設,或者隻能在某些個特殊的時刻才能體會到,比如戰爭,比如“地球一小時”。而這裏,真真的感受到現代人對於電,真想說“離開你,臣妾做不到啊!”據文章介紹,張偉所在地區剛果金盧本巴希,貌似一個原生態的地方,這種原生態可能跟國內那種人們向往的原生態環境不是一樣的,不過這裏山好、水好、人也好……可是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留不住你呢?這個你就是我,嗬嗬。老李能理解張偉寫的那樣一段文字了,他說:如果那種狀況之下,哪個胖紙說回歸原生態好,他一定會站出來保證不打死你!太尼瑪官方的道理真拗口,就是說,把你個胖紙扔到原始森林裏,你滴,活不了!別以為會成為泰山,圍個虎皮小短裙還抱個藤子到處瞎晃悠,沒看秘籍你連火都點不著,撿到隻小鳥都不知道怎麼烤。是啊,原生態固然好,但是一旦適應了各種現代化帶來的便利之後退回到所謂的原生態,可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甚至是一種折磨。據張偉的文章記載,那一次停電連續停電7天,感覺自己被整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但對於當地人來說,可能是習以為常了,沒見得到供電所遊行示威鬧事啥的,七天竟然很平靜。老李最為感動的、體會最深切的情形是,張偉給老李發過來一段語音,是敞開嗓門嚎叫著唱了一段老李很熟悉的老歌:......他鄉沒有烈酒,沒有九月九......同樣,他鄉也不會有過年的味道。老李有點激動,有點衝動,當即就用跑調的歌聲回應了張偉一首歌,李健的《異鄉人》:“不知不覺把他鄉當做了故鄉,隻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張偉回複了老李一個大大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