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麼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1 / 2)

為什麼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人物

作者:鞠開

提出了舉行淮海戰役的好建議

這個事關中國命運的大問題,毛、劉、周、朱等中央領導,事先是沒有想到的,五大野戰軍的司令員、政委也是沒有想到的。唯獨五大野戰軍中的一位副司令員粟裕想到了,是了不起的。盡管當時提出的淮海戰役規模很小,有人叫它“小淮海”,但後來由於戰場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小淮海”演變成“大淮海”,那情況就不一樣了。粟裕說:提出舉行淮海戰役是經過長時間考慮的,前後有兩個月多的時間。豫東戰役之前,就開始考慮了,經過深思熟慮,冒著很大的風險,“鬥膽直呈”,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並被接受。

提出了三野歸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的好建議

這個問題,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事先也是沒有想到的,但粟裕想到了。粟裕認為,這次的淮海戰役規模很大,必須有二野參加才行,沒有二野參加,淮海戰役是打不成的。以往二野和三野的作戰,進行的都是戰略協同,而沒有進行過戰役協同。他是第三野戰軍的副司令員,不好直接去指揮第二野戰軍,所以他就想了這麼一個絕妙的好主意,發電報給毛主席說:“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電報是1948年10月31日發出的,到了11月1日毛主席就回電了,同意三野歸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從而從組織上解決了兩個野戰軍從戰略協同走到戰役協同的問題。

粟裕這個建議還使毛主席進一步想到成立一個領導機構來統一指揮淮海戰役的問題。這就是總前委的成立。毛主席沒有要粟裕到劉、陳、鄧住地去開會,相反,要劉、陳、鄧到粟裕住地開會,討論成立總前委的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做?我認為,毛主席是把粟裕看成淮海戰役主要指揮員的。這樣辦出於三個方麵的考慮:一、淮海戰役是粟裕建議舉行的,當然應該由粟裕來通盤考慮。二、粟裕擅長大兵團作戰。三、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並的時候,已經明確講過,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淮海戰役指揮,當然還是應該由粟裕負責指揮。所以這個會應該到粟裕住的地方來開。

提出了同國民黨軍決戰的好建議

到了解放戰爭中期,中國軍事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我軍不僅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和戰術、技術上也占有優勢,毛主席提出了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但沒提同國民黨軍隊決戰問題。

粟裕認為,豫東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隊9萬多人,濟南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隊10萬多人,證明打大規模殲滅戰符合實際。這種大規模的殲滅戰發展下去,勢將成為同敵人的戰略決戰。粟裕還認為,要決戰就要考慮戰場條件和後勤供應條件,在長江以北決戰比在長江以南決戰好,在長江以北決戰,以在徐蚌地區為最好。天時、地利、人和對我均有利。毛主席完善了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確定先打黃百韜。1948年11月6日戰鬥打響,戰場形勢不出粟裕所料,吸引蔣介石的千軍萬馬和我們作戰,他的8個兵團80萬人馬都被我們牽著鼻子走,這就是劉帥所說的“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一個也沒跑掉,這就為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在這有利於我而不利於敵的條件下,粟裕和張震一同提出了同國民黨軍隊決戰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