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左腦和右腦的形狀隻有細微的差別,但作用卻大不相同。右腦主管身體左邊的活動,左腦主管身體右邊的活動。就像司令部的兩個部門,各司其職,互不幹擾。平時,它們都擺著架子不碰麵,有事情的話就靠著胼胝體聯係。在左腦和右腦之間,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神經維束,它們就是胼胝體了。
除了控製人體的活動,左腦和右腦還有別的重要工作。左腦和人的語言、計算和邏輯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右腦則和藝術感、空間感和音樂感緊密相關。左腦發達的人語言、計算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右腦發達的人往往更具有藝術天分。
但左右腦的發達程度卻因人而異。看看你的同學,一定是有的擅長畫畫、有的擅長辯論、有的擅長音樂、有的擅長體育……這都是因為他們的左右腦發達程度不一樣。
左右腦這樣涇渭分明是有好處的。
首先,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社會才會變得多姿多彩,每個人做的事情不同,才能共同建設人類大家園。
其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也就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勢,才顯出另外一種公平。有人形象地比喻說: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窗,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必羨慕別人的獨特天賦。
可是,就像我前麵說的那樣,左右腦的關係太冷漠了。一旦其中一個部位受損,就很難複原,而功能又是難以代替的,這為治療腦部疾病帶來不小的麻煩。〖MZ(2〗2為什麼他習慣用左手寫字?〖MZ)〗
我讀小學時,有一位用左手寫字的同學,我以為他的右手生病了,不得已才用左手寫字的。可是,他說他是天生的“左撇子”。
你聽說過左撇子嗎?不管有沒有聽說過,都來了解下為什麼會有左撇子吧。
看了前一篇文章,你已經知道左腦和右腦是如何控製我們的活動的。用左手還是右手寫字就是由左右腦來決定和控製的。
那麼,用左手寫字的人和用右手寫字的人的大腦構造有什麼區別呢?
科學家研究後發現,它們的區別極為細微,但卻使人的特長等大不相同。慣用右手的人,語言中樞位於左腦,因為人的生活離不開語言的運用,就使得左腦得到的鍛煉更多,從而比右腦發達。
但左撇子卻有所不同,他們的左右腦都有語言中樞。同時,科學家發現,左撇子的藝術天分往往高於常人。也就是說,他們的右腦比較發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習慣用左手。人類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表演藝術家卓別林、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畫家達·芬奇等都是左撇子。
一開始,因為左撇子很少見,人們就以為左撇子比較笨,都帶著歧視眼光看待他們。可是,現在人們知道了,左撇子可不是智商低的表現。說不定,我的那位小學同學長大後,從事的工作就和藝術有關呢。那麼,以後看到用左手寫字、拿筷子的人可別大驚小怪了。
〖MZ(2〗3大腦也會餓嗎?〖MZ)〗
我們感到餓的時候,會覺得肚子裏麵空空的,有時肚子還會發出“咕咕”的聲音。可是,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饑餓的感覺不是肚子帶來的,而是大腦發出的口令。難道大腦也會餓?
當大腦發現血液中的能量物質低於正常值時,它就“餓”了。
什麼是能量物質呢?這個就要從吃飯說起了。人為什麼要吃飯?看起來是為了填飽肚子,實際上是為身體提供能量。人們每天的活動都要消耗人體的能量,哪怕坐著不動,也會消耗能量,因此需要我們為身體補充能量。而補充能量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吃飯了。
吃進的食物在人體消化後,就會轉化成葡萄糖、脂肪等能量物質,溶入血液,以保證人體正常所需。
我們知道,血液都要流經大腦,這時,大腦就會像一位質檢員一樣,對其中的能量物質進行檢測。如果葡萄糖達不到標準,大腦就會發出饑餓的信號,傳遞給肚子,肚子發出“咕咕”的聲音,讓我們知道“該補充能量啦”!
有時候,我們餓了卻因為沒有時間不能馬上吃飯,但饑餓感不會一直跟隨我們,而是一會兒就消失了。原來,我們體內還有儲存起來的能量,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救救急。
大腦向體內的酶發布救急命令補充能量,酶在接收到大腦的命令後,就會抓緊時間分解儲存在肝髒等部位的糖原。糖原分解後就會產生葡萄糖,並進入血液,因此血液裏的葡萄糖就得到補充,恢複了正常的供應量,饑餓感就不見了。可見,大腦不但會發布饑餓信號,還能發出自己解決“溫飽問題”的信號呢。
但老是依靠這樣的方式解決饑餓感,對健康並不好。體內儲存的能量隻能在必要的時候解決問題,治標不治本,還有可能損傷腸胃,影響消化功能。因此,一旦餓了,還是及時吃飯比較好。〖MZ(2〗4為什麼爺爺奶奶的
記性差?〖MZ)〗
記憶的過程就如同在沙灘行走,留下的腳印被稱為痕跡。有的痕跡在腦海中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尤其在嬰兒時期,幾乎不到一分鍾,發生過的事情就會被拋到腦後。而有的痕跡會長時間留在腦海,甚至永不消失。痕跡停留的時間就造成兩種不同的記憶:短時記憶(也叫瞬間記憶)和長時記憶。
也許你要問了,什麼樣的痕跡停留得久,什麼樣的痕跡消失得快呢?
其實,這與年齡和記憶的內容都有關係。
從童年到青年時期,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大腦的各項功能漸漸齊全,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也越來越全麵,記憶力會越來越好,能記住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多。
但是,到了老年時期,各項身體機能都呈現衰退的趨勢,記憶力尤其明顯。爺爺奶奶往往記不住最近發生的事情,但是對於往事卻記得很清晰。
另外,開啟你的記憶之門,你會發現裏麵的事情都是特別重大、難以忘懷的事情。比如,第一次拿了滿分、第一次上台表演或者第一次去遊樂園玩……這些事情都在你腦海裏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大腦已經把這些信息進行了反複地處理,以鞏固對它們的記憶。
當然,記憶力也是因人而異的,如小明擅長記憶數字,小美擅長記憶地名,小欣擅長記憶公式……總之,一般人的記憶力都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別擔心自己的記憶力不好就不聰明,勤能補拙,反複記憶幾次自然就會印象深刻了。〖MZ(2〗5眼皮為什麼要打架?〖MZ)〗
動畫片看得正起勁,媽媽卻說:“該睡覺了!快準備睡覺!”
於是你直接往房間走去。媽媽又說:“先洗臉刷牙!”
為什麼睡覺之前還有那麼多煩人的事情?
你是不是忍不住想問:“可不可以不睡覺啊?”
我隻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不可以!
睡覺是為了給大腦提供休息的時間。白天,大腦要忙著指揮人體從事各種活動,到了晚上,當然需要休息一下了。
對於人為什麼要睡覺,科學界說法不一,但大多數人讚同大腦也需要休息的說法。當然,大腦休息時不會閉上眼睛睡覺,而是利用人類沉睡的時間修複腦細胞。
那為什麼腦細胞需要每天都修複呢?
大多數細胞都具有再生功能,但對生命至關重要的腦細胞偏偏缺少這項功能。因此,做好腦細胞的維修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也就體現出睡覺的重要性。科學家也說,睡覺是一件對人體有益的事情。
我們不但要睡覺,還應該睡好覺來為大腦的工作提供保障。睡好了覺,腦細胞得到良好的修複,才能保證第二天精力充沛,我們學習和玩耍的時候才會活力十足。
“那既然如此,我就拿更多的時間來睡覺,好讓大腦多休息休息吧!”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千萬別這樣做,睡覺過多反而會損害大腦。因為覺睡多了,就會擾亂身體的新陳代謝,反而加重了大腦的負擔。
幾天幾夜不睡,會讓人精疲力竭,眼皮要打架。連續睡幾天,也會讓人頭昏腦漲,全身無力。總之,睡覺這件事可不像你以為的那麼簡單。〖MZ(2〗6美夢可以成真嗎?〖MZ)〗
夢見考試考了100分,就能在現實生活中做出滿分的答卷嗎?
夢見長大後變成超人,就能在長大後擁有超能力嗎?
夢見得到全套的芭比娃娃,就能在醒來後出現驚喜嗎?
我們總是會時不時地夢見美好的事情,但實際上,美夢很少成真!
然而,關於做夢這件事,還是引起很多人的興趣,還真發現了不少做夢的奧秘。
不管是正在看這本書的你,還是爺爺奶奶,甚至還在繈褓中的可愛寶寶都會做夢。隻是夢見的東西有所不同而已。而且,有時候你會很清楚地記得自己做過的夢,有時候你卻什麼都不記得,好像根本沒有做過夢一樣。
其實,人隻要睡覺,都會做夢。
我們睡覺的時候,隻是身體在休息,大腦還像調皮的孩子一樣不肯停歇,甚至比清醒的時候還活躍。
剛入睡的時候,大腦會安靜一會兒,身體進入了淺睡眠,科學家稱之為慢波睡眠。大約90分鍾後,大腦就沉不住氣了,開始發布腦電波,讓我們的耳朵和眼睛醒過來,看到一些奇特的場景,就像在觀看電影一樣。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做夢了,進入了另外一種睡眠狀態——異相睡眠。人體內就像有一套做夢的機製,趁著熟睡的時候悄悄啟動,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奇幻的世界。
“可是,我有時候真的沒有做夢,如果做過的話,我怎麼會不記得夢見了什麼呢?”這種疑問是很正常的,因為人們記住的夢境隻是做過的夢的很少的部分。睡覺的時候有四分之一的時間處於異相睡眠中,也就是在夢境中。但是兩種睡眠狀態是交替進行的。也就是說,我們一會兒在做夢一會兒在睡覺。醒來之後,忘掉夢境就不奇怪了,能記住的隻是醒來前做過的夢而已。
雖然夢見的事情成千上萬,而且往往顯得不可思議、脫離現實,但實際上,夢中的事情大多是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找到痕跡的。科學家發現,幼兒很容易夢見從高處掉落;成人很容易夢見和人際關係有關的事情;而作為學生的青少年,就很容易夢見與考試有關的事情。
就算美夢不能成真,能夠做一場好夢也是很不錯的事!〖MZ(2〗7為什麼會出現奇怪的
睡眠病?〖MZ)〗
很多人飽受失眠的痛苦,但個別人卻會患上一種奇怪的睡眠病,即發作性睡病。
得了這種病的人,會突然地睡著,不論他是正在興高采烈地談論有趣的話題,還是在津津有味地觀看精彩的節目,就連麵對正在氣頭上、高聲說話的爸爸媽媽,他都會一頭跌進夢鄉,讓身邊的人手足無措。這樣看來,還真的非常奇怪。
一般5~20分鍾後他們就會醒來,蘇醒後就跟平常沒什麼兩樣了。但光想想忽然跌倒的瞬間,就有點嚇人和匪夷所思。
發作性睡病和失眠剛好相反,白天應該清醒的時候卻難以保持一貫的清醒。而且,在清醒和昏睡之間還很可能產生幻覺和暫時性的癱瘓,患病的人毫無感覺,卻可能使身邊的人嚇一跳。醫生們也都絞盡腦汁想解決這個問題,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發作性睡病的原因都沒有找到。不過醫生們懷疑這和不能抑製的快速動眼睡眠有關。
快速動眼睡眠是個陌生的詞語,如果你讀過前麵關於夢境的文章,就很容易理解它的含義,其實就是我們在做夢時的睡眠狀態——異相睡眠。
我們知道,一般情況下,要先有一段淺睡眠,人才開始做夢,這段淺睡眠的時間大概在90分鍾。可是得了發作性睡病的人幾乎一入睡就進入了夢境,處於快速動眼睡眠狀態中。
真要慶幸一下自己沒有得這種奇怪的睡眠病,和站著相比,還是躺著睡覺更舒服些!
〖MZ(2〗8發燒能打敗病毒嗎?〖MZ)〗
生病時常常伴隨著發燒,全身發燙讓病人更加難受。其實,發燒不但是機體受損時的正常現象,還對疾病的好轉和恢複起著積極的作用。
原因還得先從大腦裏的體溫調節中樞說起。大腦中有一塊區域專門負責調節體溫:溫度過高時,它會發布命令,讓血管擴張,帶走熱量;溫度過低時,又會將熱量儲存在體內,保證正常的體溫。這樣,身體健康的時候,體溫維持在37攝氏度,在這個溫度下人體最適宜進行各種生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