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風波(1 / 3)

《創業》風波

往事錄

作者:華克

1975年春節至9月間,一部表現石油會戰的電影故事片《創業》從公映到被禁演,成為當年鄧小平全麵整頓中發生的一個突出事件。我作為當時該片主創成員與《創業》蒙難的親曆者,對40年前遭到江青訓斥引發的沉重感迄今難以消散。

震驚國人的禁演

《創業》影片還未開拍,當時的文化組(即後來的文化部)負責人於會詠、劉慶棠在審看劇本之後,便傳出告誡:“這是江青同誌抓的重點片,一定要拍好,拍出水平,不可掉以輕心!”

作為新中國電影搖籃的長春電影製片廠,派出我這個年輕的副導演奔赴大慶,深入生活,組織劇本創作。一年後的一個晚上,我正在鑽井隊板房整理素材,忽然值班員跑來,說長影廠領導有要事找我通話。在電話裏聽到老廠長蘇雲告訴我,最近江青對大慶題材的電影創作有了指示,廠裏決定讓我趕快回去。得此消息,我喜出望外。雖說我們創作組對會戰功臣已訪談了上百名,各類資料已累積300多萬字,可是,像大慶會戰的大題材,如果沒有權威的創意指導來引領創作,隻怕難於進行概括與塑造典型。如今既然江青發話,大概有門兒了!

回到長影會議室一看,頓時一愣:到場的不僅有曾被打成“黑筆杆”的編劇張天民,挨過批鬥的導演於彥夫,還有攝影師、美術師以及服、化、道人員多名,一個強有力的攝製組儼然已組成。主持開會的,是先前的長影軍代表、而後的廠革委會主任。他一開場便傳達江青指示,原話是:“大慶紅旗是毛主席樹的,王鐵人是站得住的。《中國文學》這篇文章很好(指其載報告文學《王鐵人的故事》),可以這個材料作為基礎。不要寫真人真事,不要用鐵人的名字,用他的材料。不要局限在大慶,多跑幾個地方,視野開闊些,要塑造典型嘛。”最後還有一句:“要從玉門寫起,這是曆史。”

所謂“這是江青同誌抓的重點片”,其源概出於此。

《創業》第四次修改的聲畫合成樣片文化部已審過,1975年1月31日報送釣魚台。王洪文看後批示:“總的感覺這部片子拍得是好的,擬同意上演。請春橋、江青、文元同誌看。”張、姚看後都點了頭,畫了圈。後台老板江青據說近日感冒,不看了,請會詠定。不過,圈還是畫了。這就等於說:影片通過,她已認可。

很快長影接到通知,為慶祝四屆人大勝利召開與歡度春節,文化部決定《創業》作為重點影片在春節期間上映,並向國外發行。於是全廠職工日夜加班,趕印拷貝,搶時間向全國發送。

2月4日,中國電影公司向全國各地發出“彩色故事片《創業》宣傳要點”,根據高端審查意見列了5條,評價甚高。

2月9日,新華社發出電訊稿稱讚影片。

2月10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發消息,報道優秀影片《創業》即將在全國上映。同日該報第四版刊出5幅劇照和大幅廣告。

2月11日,農曆正月初一,電影《創業》在北京和全國各大城市正式上映。觀眾看後反應之強烈,盛況空前,給長影創作者帶來了歡笑,給石油創業者們送來了溫暖。

然而,《創業》在全國上映後的第三天,長影突然接到中國電影公司不帶任何解釋的通知:“影片《創業》停印拷貝,停止宣傳,停止向國外發行。”三停!與此同時,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和各地電影發行公司也接到通知:《創業》停止評介,劇照追回,給所有單位和所有人來了個“冷不丁”!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長影以蘇雲為代表的領導們急得團團轉,全廠上下如墜五裏霧中。為盡快得到消息,隻好四處打聽。好不容易從北京一個渠道探來了實情:是江青在春節看了《創業》,她看後很生氣,嘍們見勢不妙,趕快下令停映!

荒唐透頂的罪名

江青對《創業》發難,簡直荒唐得離譜。據張天民講,江青初見《創業》送審報件時,還沒有工夫和心情看影片。此時的她,正在為四屆人大組閣失敗而惱怒,為毛主席批評她搞“四人幫”而沮喪。在心煩意亂之下,既然看到幫內要員已審查畫圈,並且還有中央副主席王洪文的讚揚,想必此片還不錯,因而也就難得來一個高抬貴手,放《創業》過關。天民還告訴我,另一方麵,江青對《人民日報》用大幅版麵讚揚《創業》很窩火,她就是在這時調看影片發泄不滿的。真實情況是,江青第一次看片還沒看完,就氣得拍案而起,一句話沒說就走了。後來怒氣難消再次看片,越看越生氣,忍不住連連叫喊:“這不是藝術問題,是政治問題!”更揚言:“要組織人座談,寫文章,要批判!”

問題在哪裏?批判什麼呢?一開始,江青把她捕風捉影的所謂發現,讓嘍去猜謎,弄得文化部的人蒙頭轉向。於會詠如五雷轟頂,劉慶棠六神無主。其實,江青這時隻是在賣關子,她發現的“問題”,無非是淤積在胸的怨氣和怒氣,找到了《創業》這個出氣口。至於如何借此發難,因為沒抓住什麼把柄,她先拿大帽子嚇人,製造一番緊張氣氛。隨後,從一位在軍界“放火燒荒”的武秀才那裏得到一份分析材料,炮製出來了關於電影《創業》的10條“意見”。

江青在四屆人大組閣中奪權未遂,受到重創,她所記恨的餘秋裏、康世恩,不僅沒有被她打倒,如今還被委以重任(餘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任、康為石油化工部部長),並且有周恩來的嗬護,還有死對頭鄧小平的撐腰,她惡氣填胸,急不可耐地對《創業》揮刀亂砍,把謳歌周挺杉、華程形象,誣為給餘秋裏、康世恩樹碑立傳,進而稱該片“是以寫真人真事讚頌劉少奇修正主義路線”。

在拋出10點意見之前,他們先采用逼供法,一而再、再而三迫使劇組揭問題,寫檢查。劇組明知他們是要“自供材料”,幹脆來個軟磨硬泡。近兩個月,想釣的魚一直沒上鉤。眼看再拖不行,於是在當年4月3日,一道金牌,把吉林省領導和長影人員調到了北京。在紀律森嚴的氛圍中,劉慶棠宣讀了以文化部核心組名義發出的“關於電影《創業》創作的10條意見”。至此,江青對《創業》做了正式宣判。

物極必反。《創業》蒙難,一下子把張秀才逼急了。平常看張天民文質彬彬,但事關影片《創業》的命運,他不甘心服軟。不過,他此時一直貓在北京,兩個月不見蹤影。忽而7月中旬我在廠裏碰見他正跟別人談笑風生,頗感驚訝,於是我問他:“喂,張兄,你心情好些嗎?”他順手拉我到路邊,悄聲告訴我:“華克,你等著,再過幾天,最多不出半個月,會有大好消息傳來!”我忙問:“是有關《創業》的事嗎?快透露透露!”他笑而不答,轉身走了。果然隻過了7天,一聲驚雷在長影大院爆響!毛澤東7月25日對電影《創業》做了批示:“此片無大錯,建議通過發行。不要求全責備。而且罪名有十條之多,太過分了。不利調整黨內的文藝政策。——毛澤東”

多日後,天民才向我透露上書內情——正是在鄧小平關注文藝界動態、啟動整頓的時刻,由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等跟他秘密聯係,把告狀信送到了中南海。

突如其來的召見

1975年9月14日午夜,我在睡夢中聽見敲門聲。來人匆匆把我接到蘇廠長家裏,與先到的幾位劇組成員一起聆聽老廠長剛從省委開會回來的傳達,即:省委通知《創業》組主創人員15日跟隨省委王淮湘書記飛往北京,具體任務到京後再告詳情。於是我們一行9人懷著神秘兮兮的揣測,在翌日抵京後被送往京西賓館,同從大港趕來的編劇張天民、導演於彥夫會合,據說是等候中央首長接見。大家悶等了大半天,誰也沒猜出接見者是鄧小平,還是江青。直到晚上7點鍾王淮湘把我們召到房間,告訴我們:“江青同誌現在山西參加農業學大寨會議。她要我們到大寨去,可能有重要指示。具體什麼情況,沒有對省委講,到了那裏就知道了。到大寨後,首長問到什麼,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要亂說。總之,要認識到這是中央首長對我們的關懷,對文藝革命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