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心做教育
唐勇
2010年12月,我來到閬中,在湯局長的陪同下看了好幾所學校:閬師附小、城北小學、民族小學,還有一所幼兒園。總的感覺是,閬中教育色彩繽紛,各校均有特色。各學校把閬中的文化積澱與教育融為一體,比如在幼兒園的牆上就有關於春節文化、三國文化的貼圖,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熏染。
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坐落於離城三十多公裏的山坡上的天宮中心學校。我們走進校門,各年級的孩子們正在通過表演展示他們的生活。首先看見的是一群孩子給我們表演快板,他們唱的是反映他們生活的“三字經”。然後是三個男生表演他們自己創作的小品,主題是環保。還有一男一女兩隊小學生在賽歌,唱的都是有關種菜的知識。我們來到操場,幾百學生正在做課間操,但他們做的操很特別,叫“勞動操”,因為這套課間操是師生們根據勞動的動作創作的。我仔細看,果然在孩子們的比畫中有挖地、擦汗等勞動動作。
學校老師告訴我,這個學校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學習,還要上勞動課。而勞動課就是種菜、養豬、生產豆芽,等等。我大吃一驚,剛開始還有些不相信,但我參觀了學校蔬菜種植園、水產養殖區、生豬養殖園、食用菌種植房、豆芽生產房及農副產品加工園後,不但相信了,而且很感動。我想到當年陶行知所倡導的勞動教育,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所在帕夫雷什中學校園裏的苗圃和麥地。
我們還看了看學生宿舍。從各寢室裏的陳設看,孩子們的家庭顯然並不富裕,但室內外都很整潔。聽說學校開展學生自我服務管理,包括打掃清潔衛生、整理寢室內務、洗衣、做飯等自主管理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寢室由自己命名,好多名字特別有趣,比如有諧音的“儉樸寨”、“舒服家”,有以天宮景點命名的“將軍廟”、“天宮院”等,各個寢室布置得規範、整齊、幹淨,清新舒適,令人賞心悅目。
與我同行的我校張清珍老師感慨:“太讓人震撼了!應該讓更多的老師到這裏來看看!”
我對湯局長說:“我在這裏看到了真教育!這是真正的平民教育!”
我確實感到湯勇局長和閬中的教育者們是在用心做教育,他們的教育是真教育,素質教育就應該是真教育——樸實無華,歸真返璞,融於生活,直抵心靈。
素質教育在我國提出二十多年來,盡管對它的內涵還有不同的理解,但這不妨礙無數的教育家、校長、一線教師為之思考、探索、實踐。有很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素質教育模式或者說路徑。
比如,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實驗”的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比如,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四大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生命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