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問題與輔導員隊伍建設(1 / 3)

淺析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問題與輔導員隊伍建設

高教研究

作者:劉帥

【摘要】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在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扮演指導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的多重角色。他們的職業道德素養直接關係大學生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新時期,大學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95後”開始逐漸成為大學校園的主力軍,而輔導員隊伍又以“80後”為主。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重新審視輔導員的職業道德問題並加以改進刻不容緩。

【關鍵詞】 職業道德 職業化 職業理想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在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扮演指導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的多重角色。建立和推行輔導員製度,並推進輔導員職業化發展,是不斷加強和改進我國高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事務管理的一個有效途徑。新時期,高校學生群體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輔導員也以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80後”為主,他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存在高低之分,出現了部分輔導員難以在學生管理、服務及精神世界的建構中發揮教育作用的現象。

一、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原則包括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及其配套文件對輔導員的身份和地位作了明確定義,文件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社會發展新形勢決定了輔導員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1、社會環境深刻變化的迫切需要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而國際國內形勢的不確定性,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麵臨嚴峻挑戰。當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致使高校培養的大學生整體素質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距離我國全麵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提高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質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2、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是輔導員職業化的應然追求,職業化“是人們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須具備的本領,是人們成功地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活動所必備的一係列穩定的、綜合性的心理特征。”輔導員職業化發展必然要求其具備一定的領導和組織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辨別決斷能力、創新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做好教書育人的基本要求。在我國,受原有大學輔導員製度的影響和管理體製的痼疾,輔導員職業化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這不利於輔導員工作的開展,也影響輔導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亟須得到有效解決。

3、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現實需要

輔導員的工作平凡又“微不足道”,導致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工作的性質和重要性,不能將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與工作有效結合,長期處於這樣一種工作狀態容易導致他們的職業理想淡化。輔導員隻有樹立正確、健康的職業理想,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不斷豐富輔導員“個人夢想”,從而引領千萬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個人夢想”。而“中國夢”又是千萬個“個人夢”的結合,輔導員樹立高尚的職業理想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現實需要。

4、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