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1982年,我在昆明的滇池出口螳螂川上看見中國的第一座水電站─—雲南石龍壩水電站裏有一台1910年來自德國和奧地利生產的水輪機和發電機還在運轉,非常好奇。於是,廣獵資料,先後創作出版了《石龍奇月》和《神龍盜火》兩部書,並改編成電影劇本。寫作中我發現,水電站的修建是因滇越鐵路而起的,從此又把更大的好奇放到滇越鐵路的曆史資料搜集中。

三十多年來,我涉獵了有關滇越鐵路的清季外交史料、晚清外交會晤密檔、清末民初出使外洋外務密檔、中法越南交涉檔、雲南省政府秘書處1898年起關於滇越鐵路檔案,無論是法國、英國、德國、俄國官方的文電和照會,私人的信函、日記和著述,還是正史、野史和傳說,以及有關的中文圖書、外文圖書和圖畫,林林總總,通通在握。巧的是,小女稀稀從小隨我多次往返於滇越鐵路線上實地考察,又喜讀法語,大學畢業後則去巴黎深造,在法國覓得不少法方資料和人物信息,豐富了我的“收藏”。

我從大量的故紙堆中發現,滇越鐵路的修建並不那麼簡單,從1895年的動議到談判,從勘測到選線,從施工到1910年通車,整整花費了15年時間。其間,世界動蕩,中國動蕩,總統與皇帝、大臣與星使、總督與巡撫,多少人事更替,幾多沉浮無常;工程師與承包商、工頭與苦力、男人與女人,多少利益糾葛,多少無情無義;矛盾和鬥爭、壓迫與反抗、生與死的考量,多少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多少人間情感的交融……全都浸透於兩行冷冰冰的鐵軌上。

先人早已直呼:滇越鐵路實為吾國同胞血肉所築成矣!

滇越鐵路是法蘭西帝國殖民主義擴張的產物,是大清帝國腐朽沒落的結果,亦是工程師們崇尚科技進步的偉大傑作。尤其是傳說中的法國女工程師歐也妮,她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來到雲南,為了滇越鐵路,把青春、愛情和生命全部奉獻給了“人字橋”,使這座橋梁成為當時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工程奇跡,至今依然屹立於東方!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我有幸將當年參與涉事滇越鐵路的一群有故事的前人,不分職位高低,不論年齡大小,不分富貴貧窮,不論官商吏卒,通通請將出來,彙聚到我的著作裏,開個派對。讓他們,未曾見麵的晤個麵,未曾相識的露個臉,大家說說話,敘敘情,欠命的、欠債的、欠情的……在真相麵前,一筆勾銷,化作烏有。正如《紅樓夢》中警幻仙子的斷語所言那樣: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此,即為我著《法國工程師》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