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決殺〈受托〉(7)(2 / 3)

“究竟是我大言不慚,還是你大言不慚!看招!”

潛龍背對南宮吹雨,反手一劍,這一劍正是“風雲變幻”!

隻見劍身一分三,三分九,分刺南宮吹雨全身要穴。

他的身影也是疾閃如風,南宮吹雨想看清他的麵目卻也不能。

這一招本是極厲害,由於潛龍背對對手,當然未能將招式的厲害之處發揮盡致。

南宮吹雨陡然拔身,劍交左手,一招“風拔迷霧”,身形轉了兩轉,已將“風雲變幻”化解。

潛龍不再停頓,喝一聲“風聲鶴唳”!劍勢翻騰,仿佛在攪動江海!

“風聲鶴唳”原指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說的是北方的秦王苻堅帶兵攻打東晉王朝,結果在安徽肥水一帶被晉軍打得大敗,在他逃回途中聽到風聲鶴叫,以為是晉軍追擊他們,以致軍心大亂,兵士們竟自相殘殺起來。

可是在斜風劍法裏,“風聲鶴唳”卻是威力極大的一招。

一年前,高飄零覺得“風聲鶴唳”不好聽,於是改作“風擺柳葉”,潛龍仍叫“風聲鶴唳”,看來他所偷學的斜風劍法肯定是在一年之前。

這一招雖沒有“風雲變幻”那般快疾而飄忽不定,可是其凶險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隻見潛龍也是身形拔起。劍挾勁風,吟吟作響。

南宮吹雨識得此招厲害,倘若一味相守,則自己肯定會被逼下柱石。

他瞅準潛龍翻身卷劍之機,先縮劍入懷,而後倏然出擊。

由於一縮之際,他已將渾身功力聚於劍身,因此出擊時便顯得雷霆萬鈞。

這是一招“風雷霹靂”!

“風雷霹靂”於瘋狂處見沉穩,劍氣橫蕩,自有一番“將軍把關,萬夫莫開”之氣像。

南宮吹雨一直取守勢,這一招“風雷霹靂”卻是攻勢如潮,欲將潛龍的那招“風聲鶴唳”壓了下去。

南宮吹雨自幼便在高飄零的指點下與高清榆練習斜風劍法,十一招劍法早已練得嫻熟無比。

隻是潛龍的功力豈是高清榆所能比,盡管同是一招“風聲鶴唳”,在潛龍手中使出來比之高清榆,氣勢與凶險程度那是有天壤之別。

本來,南宮吹雨的“風雷霹靂”正是“風聲鶴唳”的續招,潛龍若是想破此招,隻有依著劍法接一招“風雨無阻”。

別看“風雨無阻”是一平和之招,其實,“風雨無阻”乃是凶險霸道的殺著,意在穿透任何阻力,置對手於死地。

這一招極是精準,就算是銅牆鐵壁,也能找到破綻攻敵成功。

不懂此招厲害的人,往往被刺中咽喉而不知自己是如何死的。

不過,“風雨無阻”並非斜風劍法難解的絕招,再接下去的是“風卷殘雲”乃是剛柔相濟之招,攻中有守,守中帶攻,避敵鋒芒,以最快的速度閃到對手身後,不知不覺間痛下殺手。

原來,斜風劍法十一招,招招相連,又招招相克,每一招都可看作是絕招,每一招又都有克製之招,這本來是劍法之大忌,因為,一旦自己的劍法被他人掌握,那麼,自己便有克星。

但斜風劍法之所以成為江湖上人所共仰的劍中一絕,正因為劍法的獨特,人間萬物,原本相生相克,但要做到相克相生,卻是難上加難。

而斜風劍法就一招“風雷霹靂”使出,算準潛龍隻能接一招“風雨無阻”,而自己又以“風卷殘雲”解之,因此,不待潛龍變招,劍鋒斜削,長劍交於右手,劍氣一盛,一招“風卷殘雲”先行照還未落地的潛龍卷擊而去。

哪料空中的潛龍似乎已料到有此一著,身形不墜反拔,劍尖圈動,竟在空中連變數招,隨後長劍脫手,射向南宮吹雨後頸!

潛龍嘴裏已發出冷哼,在他看來,這一劍,定可斬了南宮吹雨的腦袋。

因為南宮吹雨這時想變招已經來不及了。

南宮吹雨見潛龍倏忽間已到了自己身後,不覺頭皮發麻,心道:

完了!然而他並未等死,盡管他明白此時變招為之以晚,但他還是變了一招,這一招便是“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