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翠屏山莊(7)(1 / 2)

劉湛說道:“二十五年前,魔教興風作浪,禍害武林,於是北李李照海牽頭廣發英雄帖,召集中原武林各派高手齊心合力共同鏟除魔教。

“記得我收到英雄帖是在二十五年前的七月十五,當年你爹秦九刀也參加了那場伏魔大決戰……”

劉湛臉露微笑,仿佛甚是驕傲,接道:“天柱山也稱岐山,當年李照海得到消息,魔教準備在岐山秘密糾集旁門左道和江湖敗類,意欲公然挑戰中原武林……”

秦居庸道:“後來呢?”

劉湛道:“八月十五,天下英雄會聚岐山,不料魔教不知從哪裏聽得風聲,將糾集之地轉移到眉縣城南的太白山中。

“眾英雄在少林掌門、武當道長及李照海的率領下,直驅太白山,終將魔教一舉鏟除,太白一戰,真是大快人心。

“記得魔教左右護法便是在你爹一招無諸九刀之下變成無頭鬼的。

“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個勇猛無敵的高手就是與李照海齊名的秦九刀。”

秦居庸道:“可是我爹一直沒提起二十五年前的那場大戰。”

劉湛道:“你爹乃是當世英雄,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你爹雖然沒在你們麵前提及此事,但凡是參加過那次決戰的人都對你爹的神勇讚不絕口。”

聽到有人這般讚誇父親,秦居庸感情複雜,弄不清是喜是悲,輕輕歎了口氣。

劉湛道:“因為二十五年前那一戰是我引以為豪的一戰,所以這張英雄帖我一直保存著。”

秦居庸再次注視英雄帖,忽道:“李照海乃是豪氣蓋天的英雄,這英雄帖上的字卻清麗秀氣,絲毫沒有磅礴大氣,一看就知道定是出自哪家閨秀之手。”

劉湛道:“秦公子錯了。”

秦居庸道:“難道這真是李照海的字跡?”

“是的。”劉湛道:“當時我也懷疑這是李照海請人代筆的,直到太白決戰之後,眾英雄在太白山頂拔仙台慶賀之餘。

“有人拿出筆硯宣紙,請少林方丈、武當道長和李照海寫句話以表痛快之心。

“當時少林方丈寫真的是‘蕩妖除魔’四字。

“武當道長寫的是‘劍氣斬濁流’五字。

“少林方丈的字沉雄有力,而武當道長的字則飄逸灑脫,贏得眾英雄的陣陣喝彩。”

秦居庸道:“那麼李照海寫的字是?”

劉湛道:“李照海開始極盡推辭,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就寫了‘太白極雪六月天’七個字。”

“太白積雪六月天?”秦居庸道:“眾英雄伏魔成功,心情激越暢快,他怎麼竟寫風花雪月?”

劉湛道:“眾人也都不解,原來,李照海這是在賣弄他的文采。

“他向眾人解釋道,太白山乃是秦嶺西部主峰,山高地寒,背陰處終年積雪,拔仙台上白石堆積,千姿百態,如雪如玉。

“就算是盛夏季節,遠遠望去也與冬春積雪無異,所以便寫下太白積雪六月天之句。

“經他一解釋,眾人又都讚他文武雙全,出口成章。

“他在宣紙上留下的字跡工工整整,雋秀清麗,若非親眼見他一筆一畫寫出,沒人會相信此乃男子漢手筆。”

秦居庸看看英雄帖,又看看另外五張紙,字跡完全相同,恨恨道:“寫字之人對當日爹娘和四位哥哥遇害時的情形了如指掌,他一定就是凶手。”

他雙拳緊握,眼中怒火燃燒,一字一頓道:“李照海,我一定要你的人頭祭我爹娘!”

劉湛道:“開始,我以為是有人模仿李照海的字跡嫁禍於他,可是我反複比較英雄帖和五張紙條的字跡,斷定這絕對是出自一人之手。

“因此才肯定寫這張紙條的人就是李照海。”

秦居庸望著他,聽他往下說,劉湛接道:“不過,紙條是他寫的,人是不是他殺的,我一直難下判斷,直到七天前,我才斷定凶手就是李照海。”

劉湛問道:“秦公子,你知道秦李兩家有仇嗎?”

秦居庸點頭道:“爹娘在遇害之前說出這件事,不過,秦李兩家如何結仇,卻沒來得及說。”

他接著急道:“前輩,周小姐說你知道秦李兩家結仇的真相,究竟是怎麼回事?”

劉湛籲了口氣,緩緩道:“二十年前,我在小楓嶺的絕穀裏救出你爹娘,你爹娘為了報答我,就跟我說了兩個秘密。

“一是秦李兩個在江湖中齊名的武林世家已經結下仇冤,並將結仇的經過一五一十都告訴了我。

“二是秦家始祖秦穆公曾留下一本記載武功絕學的磐若九曲真經,你爹還說過,當今世上,知道磐若九曲真經的人隻有四個。

“一個是秦九刀,一個是他妻子吳清蓮,一個是我,另一個便是李照海,如果今後江湖中另有人知道磐若九曲真經,那一定是李照海透露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