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當然,其實按傳著的性質來看,莫礪鋒先生的《杜甫傳》才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評傳”,因為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杜甫生平,而是對杜詩的評論。而陳貽焮先生的《杜甫評傳》則是將杜甫生平和對杜詩的評論都寫出來了,二者兼重。課文中隻節選了馮至先生的《杜甫傳》中“長安十年”、“流亡”和“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三節的內容,並且對部分段落進行了刪節,對於學生全麵理解和正確把握杜甫的形象與思想還有許多缺憾,因此,若是將上文所介紹的兩本評傳與課文進行比較式閱讀,將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杜甫有個較為全麵的認識,甚至大大提升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詩詞的興趣,不失為一舉兩得之幸事。為前人作傳,難就難在這一點。我國的傳統做法要麼是為長者諱,缺點一概不論,把傳主寫成足赤黃金、完美聖人;要麼是橫加指責,大貼標簽。真正平和客觀地去展現一個人、分析一個人、評論一個人,還真是不多見。杜甫是大詩人,其成就自然是極高的,但他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真正了解杜甫的人,不是捧杜,而是敬杜。“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作為後來人,無論是多麼有成就的後學,都沒有捧杜的資格,杜甫不待捧而自高,不因貶而失色。張忠綱先生的《〈詩聖:憂患世界中的杜甫〉序》稱:杜甫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杜甫的詩歌堪稱中國古典詩歌的範本;杜甫的人格,堪稱中華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杜甫的思想,堪稱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精華”。因此,通過這三本作品的比較式閱讀,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全麵認識、客觀評價一個人物。杜甫最偉大的地方不是他的詩本身,而是滲透在每一首詩中的深沉而博大的感情,對國家的愛、對朋友的愛、對家人的愛、對鄰居的愛、對普天下黎民的愛,乃至對草木蟲魚的愛。杜甫不僅是詩聖,更是情聖,不是自鳴得意、自命風流的情聖,而是一往情深、不求回報的情聖,這是他不同於其他大詩人的地方。他的愛太博大了,幾乎無所不包;他的愛也太真摯了,幾乎椎心泣血。這種境界,初學詩或者涉世不深的人可能很難領會到,但當我們經曆了人生的困難和歡樂,重新回過頭來再細讀杜詩的時候,一定會感受到的。杜甫不僅屬於中國,他更屬於全人類,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這一點相信以後會有更多國家、更多民族的人認識到,也期待以後還有更好的杜甫傳記問世。(二)選擇不同觀點的作品進行比較式閱讀對同一事物持有完全相反觀點的文章的比較閱讀,可以正反對照,對砥礪思想、提高認識具有特殊的作用。比如在學習第三課《毛澤東: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時,可將其與金衝及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毛澤東:1893-1949》進行比較式閱讀。課文當中所節選的毛澤東的幼年和青年時代,極力塑造的是“反叛”的性格,而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中對於毛澤東的青年時代的“反叛”卻給予了正麵的、積極的敘述。通過這樣的比較式閱讀,可以讓學生對毛澤東的故事和毛澤東的精神品質、行為態度有一個較為全麵的認識,也能夠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認識並恰當處理青少年的“叛逆期”。(三)對不同表現手法的作品進行比較式閱讀比較閱讀題材相似而表現手法不同的作品,可以體會作者不同的寫作目的,領會表現手法為主題服務的原則。例如第一課《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節選自馮至先生的《杜甫傳》,馮至先生作為一名詩人,為杜甫作傳時依循了詩人獨特的氣質和浪漫的詩歌筆法,將杜甫的生命在詩歌的長調中展現出來,因此,這篇傳記達到了學術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合,打破了原有理念下的、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傳記作品模式。這樣的傳記雖然很美,但高中學生閱讀有一定的困難,難於把握敘事線索,難於理清傳主生平事跡。又如第七課《沈從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課文是沈先生的自傳,在學習時可以介紹為沈從文先生作傳的其他作品(即他傳)進行比較閱讀,從旁人的眼中認識沈從文其人其事。再如第二課《魯迅:深刻與偉大的另一麵是平和》,文章作者蕭紅是魯迅先生的學生,與魯迅一家有很深的交往。這篇回憶錄是用女性的眼光和隨意而又抒情的筆調寫出來的,捕捉了魯迅生活的諸多細節,像一幅幅剪貼畫,又像一幀幀舊照片,在讀者的心中不斷還原著這個生活化的魯迅。因此,課文對讀者的吸引力不但在其樸素優美、滲透了作者濃烈情感的文字,更在於作者從女性視角對生活細膩而又深情的體悟。學習本文時,可以推薦學生結合其他敘寫魯迅的作品比較體悟,如錢理群的《回望魯迅:心靈的探尋》、林賢治的《人間魯迅》、許廣平的《十年攜手共艱危》等,這些作品是用較為理性的思維和學術的筆法來還原魯迅的,比較閱讀會更為全麵,更為理性。(四)選擇與傳主同類的人物傳記進行閱讀采用這個方法時,教師要先對課文中所講述的傳主進行歸類,篩選同類人物的傳記作品推薦給學生比較閱讀。例如,學習第五課《達爾文:興趣與恒心是科學發展的動力》,傳主達爾文是科學家,著有《物種起源》,創立了生物進化論等。在學習該課時,可將其他科學家的傳記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如第八課《楊振寧:合璧中西科學文化的驕子》和愛因斯坦、華羅庚等著名科學家的傳記。又如學習第一課《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通過將李白的作品和杜甫的作品進行比較閱讀,從而進一步分析杜甫的思想,較為全麵地認識杜甫其人。簡要示例如下:“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語)將李白與杜甫進行比較,古已有之。作為唐代詩壇上最為傑出的兩位詩人,二人的高下之爭也持續不斷,但現在已經越來越走向客觀性評估,對二者的分析也漸趨理性。認為杜甫和李白的交往和詩作成就可以歸結為“詩騷合璧,大唐氣象”。《白雨齋詞話》說:“杜陵變古之法,不變古之理。”又說,“世人論詩,多以太白之縱橫超逸為變,而以杜陵之整齊嚴肅為正。此第論形骸,不知本原也。太白一生大本領,全在古風五十五首。今讀其詩,何等樸拙,何等忠厚。至如《蜀道難》、《行路難》、《天姥吟》、《鳴皋行》等篇,粗而不精,枝而不理,絕非太白高作。若杜陵忠愛之忱,千古共見。而發為歌吟,則無一篇不與古人為敵。其陰狠在骨,更不可以常理論。故餘嚐謂太白詩,謹守古人繩墨,亦步亦趨,不敢相背。至杜陵乃真與古人為敵,而變化不可測矣。”今人錢鍾書先生說“杜甫是如來,李白是觀音”,錢先生的一句調侃背後還是很有深意的。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將李白與杜甫的詩作進行比較式閱讀,通過對作品的閱讀、理解和比較,進而對作者本人進行較為全麵、理性的認識與分析。讀書報告會“讀書報告會”是指在教師定期指導下,學生預先在課外閱讀書目,並提交一篇讀書筆記,繼而由教師遴選後在課堂上進行閱讀交流的一種讀書形式。讀書報告會的主要特點是:教師有效指導、學生定時閱讀、心得及時反饋、讀寫有效結合。選修課也可以采用讀書報告會的形式,在教師授課的基礎上,交流學生的讀書心得。一、讀書報告會的運行模式(一)讀書報告會的操作流程讀書報告會的操作流程依序為:框定可利用的節假日——教師開列閱讀書目——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完成一篇有心得體會的讀書筆記——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小組推薦——教師審閱遴選——確定讀書報告會課堂交流人選(6~8名同學,每人5分鍾交流時間)——擬寫交流發言提綱——課代表擬寫主題、創設交流情境——課代表主持讀書報告會——課堂交流代表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學生記錄、提問——教師點評、總結。(二)讀書報告會的幾個關鍵環節1.課外閱讀時間的確定。一般是利用國家規定的較長節假日,比如端午節、五一節、國慶節、中秋節以及寒暑假,可規定學生在假期讀一本或幾本書,並完成相應篇目的讀書筆記。確定閱讀時間的基本原則是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意義地讀完作品。任務要適中,時間要充分,目的是既能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悠閑中享受閱讀,避免閱讀任務的壓迫感。2.書目的開列與指導。教師在課外閱讀中的指導意義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閱讀書目的開列方麵。開列書目的意義在於,一方麵幫助不知道讀什麼書的學生明確可閱讀的書目,另一方麵引導有強烈個人閱讀興趣的學生調整閱讀方向,增強個人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同時使對課外閱讀尚持觀望態度的學生感受到文學的浩瀚、人文的博大以及閱讀的魅力。開列閱讀書目的基本指導原則是:第一,與選修課教學同步;第二,與研究性學習課題同步;第三,符合中學生閱讀水平和心理特征;第四,盡可能與考試緊密結合。3.讀書筆記的寫作。既可概述原著內容,也可摘錄精彩語句,但重點應放在讀書心得的表述,閱讀鑒賞水平較高的學生甚至可以就此寫成研究性學習論文。4.交流發言提綱的寫作與講解。發言提綱與讀書筆記不同,要求精短。該提綱具體內容包括:述一點作家作品概況,命一個有文采且有意義的標題,列幾點鮮明而獨特的感受,錄一些精彩的原文語段,談一點運用實例,最後用一兩句富有個性的話做結。5.學生主持報告會。把評審權和組織權真正交還給學生,既符合新課改自主學習的精神,也在實踐中鍛煉了學生的協調、組織和統籌策劃能力。示例:高2013級14班毛愛佳同學在學習馮至《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後所作的讀書筆記。凡人不凡,聖人不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