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頂峰道:“我對閣下施禮是衝著你和家師的交情!在下是投書予你,提出決戰。但定期為清明之日。可閣下提前率眾前來,卻是為何?”
雙方千餘人眾皆默不作聲,隻聽石頂峰與武尊對話。
武尊道:“我隻告訴你戰,我自然願意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我總不至於等你們湊齊了援手再戰!現下你們不過三百來人,如何是我八百精銳的對手!”
石頂峰揚聲長笑,道:“俠義之士,除魔衛道,以身殉武,視死如歸。我們三百之眾必以一當十,以十當百。
“你等不義之師,屠戮良善,禍害武林,無怒人怨,不過一群烏合之眾!”
武尊道:“石頂峰,我可以與你單打獨鬥。咱們在那擂台之上交手,讓他們於下麵廝殺。你可敢麼?”
石頂峰道:“我就是死,也不會讓別人援手相助!”
武尊一縱身躍上擂台,對屬下盟眾道:“我與石頂峰決鬥,不得旁人援手。八位盟主,現在我令你們立即帶人殺死石頂峰以外所有的人!”話音未落,石頂峰飛身上了擂台。
石頂峰剛上擂台,八大聯盟之眾便齊聲喝喊,衝向了對麵。
對麵三百俠義盟的人隻抱定玉石俱碎之心,也齊聲呐喊,揮兵器迎著撲上像兩股激流衝撞在一起。
但飛濺的是血色浪花。
八百精銳與三百俠士終於混戰一處。
殺氣橫空,喊殺聲震天。
擂台上武尊向石頂峰拍出一掌。
石頂峰迎出一掌。
兩掌虛空相擊,兩人乍合又分,鬥在一處。
一個是“混元功”,一個是“天罡功”。
每一掌都勁力威猛,力道驚人。
一個是誌在必勝,一個是舍命相拚。
都使出了畢生絕學奇技,鬥得難分難解。
在台下看去隻見勁風不見人。
實則,這兩個人的決鬥乃並世龍虎之戰,可謂宇內兩大絕頂高手之搏。
台下喊殺聲、慘叫聲,暗器破風勁嘯聲,金鐵交鳴之聲混為一團,從台上看去像一鍋燒沸的開水。
血在飛,人頭在飛,死神飛舞。
刀在嘯,劍在嘯,勁風在嘯。
傷者呻吟,死者慘嚎,戰者厲吼。
台上苦鬥不休,勝負難分。
兩人功力相當,誰都搶占不到上風。
眨眼間兩個人過了一百多招,忽然武尊一掌“老君開爐”遇上石頂峰一招“霸王卸甲”,雙掌相擊。
兩人被各自震退三步。
武尊另一掌又打出一股勁力,想震開石頂峰,不料石頂峰及時出掌也打出一股大力。
兩掌相擊,各不退讓。
武尊又幫一掌,兩掌對石頂峰單掌。
終於較上了內功。
台下混戰已到白熱化。
雖然力量懸殊,但俠義盟三百人決意死拚,奮不顧身。
八大聯盟八百精銳雖都身手不凡,但敢於舍命死拚的卻不多。
饒是這樣,俠義盟終寡難敵眾,人數傷亡慘重,但寧死不屈,要拚盡最後一口氣!
雙方殺紅了眼!長此下去,三百之眾必全軍覆沒。
而對手也必然付出慘重代價。
武人偏愛拚殺。
拚殺是武林中解決問題、化解恩怨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武林的金科玉律永遠是弱肉強食,勝者生存。
一個人一旦以武立身,那麼他必須把生命看得很輕。
每一個過分愛惜生命的武人、他決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武人。
惜命的人也決不會是個勇敢的人。
在武林中不勇敢者就是懦夫。
而不管武人文人,乃至天下每個正常的男人,都不願意被人指著鼻子叫“懦夫”。
拚殺是殘酷的,混戰尤為殘酷。
因為混戰拚的是整體實力。
顯然,敗的一方便是實力弱的一方。
顯然,敗的一方傷亡慘重。
但全軍覆沒尤為壯烈。
台下俠義盟的俠士已經不到一百人了。
不到一百人仍在頑強地拚殺。
對方付出了成倍的代價。
因為這些人每人倒下,至少要殺死對方兩個人。
俠義盟死傷二百,八大聯盟就至少死傷四百。
但對方仍有三四百人。
三四百人在圍攻一百來人。
三四個戰一個。
台上兩個人仍然不分高下。
兩個人的功力都修煉的是先天真氣。
武尊功深老辣,石頂峰壯年氣盛。
功有差異,人有差異。
石頂峰不敢分神,但他聽見俠義盟喊殺聲越來越弱。
武尊不敢輕敵,他知道台下自己一方必勝。
他隻要保持不敗,等台下之戰一完,四個弟子自然會上台殺死石頂峰。
石頂峰想速勝,但他不能。
他隻能與對方慢慢拚耗功力。
兩個人站在台上,不住運功推拒。
他們雙腳都陷下台麵,並且越陷越深。
好在擂台是土堆的,若是木搭的,他們早摔到台下。
但從腳下陷的深度,可以看出武尊功力稍遜一籌。
石頂峰雙腳尚露腳麵,但武尊雙腳已全部陷入土裏。
兩人虛空接掌,一眼看去像兩個木頭人,一動不動。
武尊須發皆張,像一頭發怒的白毛獅子。
石頂峰二目炯炯,威風凜凜,如同一頭盛威的猛虎。
但在此刻兩人掌下,就是有十頭最凶的獅子和老虎也會被震飛。
太陽已經西斜。
仿佛太陽也不忍視這慘烈的拚殺,行色匆匆,意欲快點離去。
俠義盟隻剩下了三十八個人。
而對方至少還有三百來人。
這三十八個人沒有一人不受傷,看去他們簡直像個紅衣血人。
隻是誰也說不清楚,他們身上有多少是自己的血,有多少是別人的血。
這三十八個人被對方圍在一處。
他們形成一個圈子,臉朝外拚殺。
這樣可以避免後背受敵。
而圍攻他們的三百來人愈加瘋狂,凶狠。
就在這時,有四條人影從混戰的人群中掠出奔到了擂台下。
他們是武尊的弟子,“霸世八王”中還活著的棍王、鞭王、戟王和鉤王。
他們渾身是血。
他們擔心師父敵不住石頂峰,眼見台下勝券在握,便急忙一齊奔過來要救助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