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土地利用策略研究(2 / 2)

(二)合理調整城市用地結構,使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製定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做到合理布局土地空間,綜合利用土地功能,優勢互補,同時采取有效地市場機製調節,充分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潛力,發揮出土地的利用效益。實現在宏觀上控製用地的同時,還要在微觀上節約用地,因地製宜地合理調整城市用地結構。調整城市用地結構,實現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最直接的舉措是進行土地置換,即通過土地用途更新、土地布局調整、土地結構轉換、土地產權重組等諸多措施,充分挖掘開發土地的潛在功能,實現城市用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在不斷的配置、轉換、再配置這一置換過程中使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實現最大化。城市土地是一種極其稀缺的資源,具有很強的增值能力,因而那些非經營性或是經營收益較低的企業及單位應從城市的中心遷出,以具有支付地租能力的商業取而代之,與此同時,應當減小城市中那些占用土地麵積較大、汙染嚴重、經濟效益不高的工業用地比例,將其遷至地價較低、空間廣闊的城市邊緣地帶。適當擴大城市商業、服務業、住宅及道路、綠化、體育用地等相關設施的用地比例,改善城市居民環境,形成以中心地帶商業為主、中間地帶住宅為主、邊緣地帶工業為主的城市空間布局,以保證城市在可持續生態環境下充分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

(三)城市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的規劃當中對城市發展中所需的各項資源進行有效預測並針對性指導,規避因城市的快速發展所引起的無序化發展,與此同時將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融入城市規劃當中,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對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加以綜合性地分析及研究,將環境保護建設和生態建設等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融入到城市的總體規劃當中,使其成為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到發展城市的同時兼顧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生態經濟的原則,采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構建生態環境的體係,防範並治理城市工業汙染,土地資源破壞與汙染,降低並減少城市汙染物的排放量,同時對城市的水源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等進行綜合防治,防止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構建城市生態係統,從而實現城市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此外,提高城市土地管理的效率,健全土地市場機製、金融體製及城市土地儲備製度,杜絕違法用地與暗箱操作,鞏固政府對城市土地供應的壟斷地位,對城市建設用地的進行集中統一地管理,提高政府對城市土地的調控能力,也能有效防止城市土地收益流失,實現城市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克俊. 區域土地資源利用戰略與實證研究[D].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2]劉偉鋒,譚冰.我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5

[3]崔雪竹,可持續視角下城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其代謝效應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