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外篇
壬辰年,辛醜月,辛卯日,五九第五天。時剛正月,家鄉處處熱鬧非常。路上走親訪友之人絡繹不絕,呼朋喊友、互致賀詞、笑逐顔開,個中心情不宜言表。
在我的記憶中,往年這個時節家中老人們還會縮在屋內火爐旁烤著火,拉著家常,談天說地好不溫謦。在屋外,偶爾還會飄落的幾場短暫白雪在絲絲寒風中翩翩起舞。會使得在外嘻耍的小孩子時不時發出一陣陣驚叫。耍鬧聲給這節日也增加不少喜慶之氣。
和往昔那種類似的天氣,今年好似已早早被隻有初春時可見的景象所替代。和煦的陽光已早早把大地沫浴了一遍。因我家鄉在市郊,在許多田地中已經可見一簇簇一叢叢的野草正冒岀新芽,在門前的老樟樹上麵有幾根粗大枝條上也突兀的長出了幾顆嫩芽來。“這可真是新年新氣象囉!”一個略顯蒼老的男子聲音從我耳邊響起。順著聲音,我從回憶中醒來,眼睛看向一名穿著樸實,頭上卻戴著一頂頗還顯時尚的黑色鴨舌帽,年齡看似六十歲左右的老人麵帶微笑正向我這邊信步走來。“文伯新年好!”我向老人打了聲招呼。“彼此!彼此!”老人微笑著回道,接著又衝我說道:“這麼好的天氣要不要叫上幾人去‘洞陽山’看一看呢!”我連忙應聲道:“那太好了,行、我馬上去叫吧!”不到一刻鍾,很快我就把平時還有三個所謂知己死黨都叫到一塊。幾人互相打過招呼便輕車熟路向目標整裝出發了。“老規矩,我們還是步行上山。”文伯衝我們幾個說道。因為文伯年期在我們幾個當中最長,所以大家都讓他帶隊。“行,走路上去!”我們幾個齊聲士氣高昂的答道。‘洞陽山’離我家並不是很遠,順著山路大概一個時辰便可到達山腳下。據說山上的最高峰也是方圓百裏最高之處。山上常年溫度要比山下低二到三度。‘洞陽山’的名字我其實也是從家鄉的地方製與老人口裏所知道。山上最高處曾有一處道觀,全名為‘洞陽隱觀天’一劉姓真人在此鎮守傳道,修得正果得道成仙。傳八仙之—的呂洞賓也曾在此修行後得成大道。所以也被道教尊為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後來我找到一本道家典籍才從上麵知道所謂‘小洞天’是被派下凡仙人為統治一方信眾為自己建的一處傳令與修行的住所,同時也是信眾的朝拜信仰的聖地。經過數千年時光,曆史原因和佛教的興起,道教慢慢衰落下來。‘洞陽山洞天’也從曆史長河中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隻留下一點點遺跡與傳說供後人追憶。因全國最近幾年興起一陣特色旅遊風,在當地政府扶持下把原來的山路改擴成了一條能直接到達山頂的大馬路。還修複增加不少知名景觀。這也慢慢的吸引了各地慕名與獵奇而來的背包客。這座神秘而令人敬畏的道教聖地在沉睡千年後又開始煥發出了她令人神往而奪目的光輝。順著上山道路,看著山坡上略顯蕭條的灌木叢與山坡下不遠處剛剛建起來一幢幢農家房舍。文伯時不時口中發出一聲嗟歎。我們幾個後輩也隨聲附和幾下。也許是今天大家興致比較高,不到半個時辰我們幾人就來到一處名為‘壽字石’村的處所。說這裏是村,其實這塊地方農戶全部加起來也就十來戶人家的樣子。但是這裏卻是因為一個刻在石頭上的‘壽’字而遠近聞名,成為一處為數不多的道教遺存。也是遊客必觀景點之一。緊走幾步,大約四到五分鍾的路程,我們幾人很快順著從大馬路左側一條沿伸到村落的蜿蜒小路,來到一塊巨石旁停住腳步。放眼望去,巨石上刻著一個看似已顯古老,筆力蒼勁工整,深入巨石約數寸,高寬都約有數米的‘壽’字。在四周幾株不知名古木映襯下相映成輝。相傳這個字並非凡人所刻,它而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在此問道時所刻。雖在歲月流逝中這塊巨石外表已略顯斑剝,但是上麵的字跡卻栩栩如生!讓人感慨之餘,也不免讓人浮想連連。“爸爸!你不是說躺在這個石頭上,如果能全身剛好合上刻在上麵的字,說不定會有仙緣,我去躺一下石頭上的‘壽’字好不?”正在我們幾個圍在石頭旁議論紛紛時一個稚嫩的聲音突然在耳邊響起。我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個約摸八歲左右大的小男孩衝著一個打扮入時的中年男子邊說邊向石頭旁跑過來。小男孩擠到我跟前迫不急待的就用兩手爬著巨石想上到石頭上麵試一試,可是因為小男孩個頭太小,手腳並用之下爬了幾次竟然沒有一次成功爬上石頭頂上。其實如果是成年人的話會很輕身的爬到石頭上麵,因為這塊巨石不像平時見到的石頭大多是立著的,他卻是臥在地上的。從地麵落出部分到石頭表麵頂上也就是不到兩米的樣子。看著小男孩漲得通紅的小臉,額頭上已經現出點點汗珠來,我順手托起小男孩的腰把他舉到了石頭頂邊,小男孩順勢爬上了石頭頂上,衝著我高興的說了聲“謝謝你,叔叔!”這時打扮時尚的男子正好跟著幾個同伴也來到我身邊,男子友好的向我微微一笑說道:“小家夥太頑皮,沒法子!”我順著他也向他微微一笑。我和文伯幾個在這個小村逗留約半個小時便又一起向著目標進發了。“終於快到了!”我跟幾個死黨站在山峰下,抬頭望著高聳的峰頂,帶著勝利者的姿態,喘著粗氣高興的叫道。沿著大馬路又走了有不到半小時的樣子,我們幾人終於看到了此行的終點目標。我看了看手表,時已正當午時,有幾家農舍屋頂煙囪早已冒出嫋嫋炊煙。為方便遊客及改善自家生活,有幾家農戶在靠近山峰腳下不遠處一快園形空地上擺起了小攤。在大家一致認同下,我們幾人在此地略作停頓,順著原來一條高低不平,狹窄蜿蜒的山路向峰頂繼續走去。據現在地理測量,‘洞陽山’峰頂海撥在一千米左右。我有一次在她對麵山頭一個位置向這邊遙望時,無意中發現她的主峰竟然是一座沉睡不知有多少歲月的火山。遠遠望去一麵和日本富士山還有幾分神似。隻不過這個秘密是大多數遊客無緣體會見到了!這也印證一句俗話:‘不識此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又向山頂走了一段,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竹林,在一陣陣山風吹拂之下,竹林也此起彼伏的發出一波波‘嘩嘩’之音。幾人很快來到靠竹林最近一處小池塘邊停下,在隔著池塘靠近竹林的一邊是一塊數丈高的天然石壁。除了歲月留下的痕跡外石壁上赫然雕刻著許多不同字體的字句,有些字跡在無情歲月裏已顯模糊。這裏竟然是一處摩崖石刻,上麵的是不同時期古人留下的詩詞佳句。在曆史長河裏歲月更疊下昔日的文人雅士已不見蹤影,但是他們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點滴卻可讓後人在仰慕中緬懷與嗟歎。讓人心中生出一股莫名衝動。好不容易壓下心中的陣陣思緒,一行幾人又順著山路向峰頂走去。不遠處隻見用一塊塊人工打磨過的長方形青石向上堆砌成的所謂之‘通天之路’。看著這條全部用青石砌成一直到達頂峰上的‘洞天褔地’的階梯,讓人驚歎古人對信仰的無比忠誠和毅力。因為石階越往上越陡峭,走路也變‘半爬式’了!大約沿著石階向上‘爬行’了一半的樣子,在有幾顆翠柏的圍繞下靠近一處石崖邊映入眼簾的是一口石井,在井邊有二位遊客正虔誠的跪在井邊用雙手捧水喝。我也湊到他倆跟前學著倆人的樣子捧了幾口井水喝了起來。聽其中一人說在這種聖地的水是有靈氣的,我不值可否。剛喝入口,頓時一股井水甘甜清洌的味道傳來,讓全身一下感覺神清氣爽起來。這也印證了一句話‘高山有好水’說不定這水還真有靈氣吧!一時還真讓我浮想聯翩起來。跟二人攀談幾句說聲告別我又和文叔幾人繼續向峰頂走去。沿著石階大約有十來分鍾的樣子我們終於到達了終點‘洞陽山’最高處,也就是傳說中的‘洞天福地’了!站在峰頂,因為天氣睛朗加上山風習習視野也寬廣不少。看著遠處綿延起伏的群山,感歎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在—陣讓人心曠神恬同時,更有一種從心底升起對未知世界的向往與衝動。峰頂早已見不到傳說中的道觀了,隻有幾株在飽經風霜後還散發岀勃勃生機的古木默默站立著,好似在向遊人訴說著它眼中曾經的輝煌!在峰頂又待片刻,隻見還有三五成群的遊客陸續順著石階向著峰頂而來。時見日已西偏我們便順著直通峰頂的大馬路慢慢向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