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愛情和魚(2 / 2)

白雲的大學同學說她大學四年都很沉默,畢業二十五年的聚會上,他們說現在那麼活潑的一個人,簡直不是他們的那個同學,他們說白雲你當初騙了我們所有的人。

這個誤會實在是大,原因是白雲的普通話並不好,當你都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時候就隻好沉默了。

大學的學習模式跟中學很不一樣,白雲又跟他們班的同學不在一個宿舍,她一向也是一個慢熱的人,就像她中學的時候一樣,除非人家主動向她走過去,否則她是會保持距離的,一種安全的距離,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太酷了,

白雲跟他們班的同學有一點疏離。

節假日同鄉會總有活動的,這也是同鄉會存在的意義,大家一起說說家鄉話,解解鄉愁。

雖然白雲不覺得自己有多愁。

但是聊一下家鄉的食物也很解饞。

成都是內陸,基本上沒有什麼魚,食堂偶爾吃一次,大家都奔走相告“今天食堂吃魚呢”。

很快就賣完了,那個魚,就是胖頭魚,小小一條,不象活魚,在白雲的家鄉,這種魚人們都瞧不起。

食堂通常做紅燒豆瓣魚,辣辣的,白雲吃過一次就不感冒了。

所以同鄉聚在一起會說說他們家鄉的魚是怎麼樣的,又有多少種做法,雖說是同鄉,整個廣東也是很大的,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大家交流一下,就當是吃到了。

白雲本來從小不愛吃魚,因為她爸爸的單位是水產出口公司,本身就是做魚的,就是困難時期,他們吃魚也比外麵豐富得多。

魚加工出口剩下的魚頭魚骨,會很便宜賣給家屬,魚頭是一毛錢一斤,魚骨頭是兩分錢一斤那樣子,連他們家養的三個鴨子,因為天天喂它們吃魚鰓魚腸(那個不要錢,算垃圾),下蛋也下得特別勤快。

白雲喜歡做的工作是每天去撿那三個蛋,有時候他們還沒下白雲就一直等著。

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家的小孩都不愛吃魚,就愛吃肉,但肉就很少,憑票供應的。

剛去到成都的時候,白雲很高興,全部都是肉啊,豬肉,鴨肉,雞肉,兔肉輪著吃,那個兔肉,她在家都沒吃過,在成都就好像豬肉那麼普通,宮保兔丁是食堂天天都有的菜,三毛錢一份,肉還挺多,所有肉菜都是三毛錢,素菜一毛錢。

成都人很會養生,他們中午吃葷菜,晚餐吃素菜,她的成都同學林佳說他們家裏也是這個習慣。

跟廣東相反,廣東人中午簡簡單單,晚餐就很豐富。

人要到外麵看看,好的東西好的習慣大家互相學習一下,取長補短。

話說老鄉一起聊到魚,勾起白雲味蕾的回憶,她突然很想吃魚,鮮活的魚,清蒸,鮮爽!

所以放假第一天她媽媽問她想吃什麼,白雲說魚,想吃一整條魚。

她媽媽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白雲說沒錯,就是魚,她說我有半年沒有吃了。

第一天她真的整條吃完了,她媽媽還逢人就說這事。

但第二天開始就隻吃一點點,過了幾天,白雲根本不要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