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2 / 3)

母親是鎮上的人,經人介紹跟父親結婚,所以嚴格來說他們也不是盲婚啞嫁。

父親年輕的時候是跑供銷的,去過很多地方,也算是見過世麵的人。

隻是白雲認為他骨子裏還是很農民,他出差在外的時候,寫回來的信白雲偷偷看過,他說“貞妹,甚念…”。

貞是她母親的名字。

白雲那時候大概小學二年級吧,不是很明白為什麼父親寫信可以說出平時不可能說的話,平時他說話粗粗的,原來變成文字也可以文縐縐的。

也許正是那個啟蒙的教育,讓白雲最初領略了文字之美。

父親既是長子,奶奶很希望頭胎是個男孫,誰知道是個女的,還一下子來兩個。

據白雲媽媽的描述,奶奶瞄了一眼就走了,薑炒飯都不肯做就走了,走回鄉下去。

那個鄉下在東鳳,一個叫小瀝的地方,走路要一個多小時,還要過一個渡輪。

那是她父親的鄉下,她的鄉下。

小時候每逢有什麼喜慶事,他們都是走路去的,

去的時候還好,一條筆直的路就在堤壩上,那是中順大圍。

大圍一邊是寬闊的江,一邊是廣袤的田野,風景很美,象郊遊一樣。

但是晚上吃完飯回來,白雲常常覺得走在路上都會睡著的。

江的對麵就是鎮上。

很晚的時候,渡輪是停開的,停在江的對麵。

她的父親總是很大聲的喊:要過渡啊!

有時候一個人聲音不夠大,全家人也幫忙一起喊的。

那渡輪就嘟嘟的開過來…

她的奶奶就是坐那個渡輪,頭也不回的走了。

這個打擊讓白雲的媽媽下定決心要生個兒子!

至於白雲出生的時候,奶奶有沒有來看白雲也沒有興趣去考證,她很感激父母沒有給她起個招弟,煥弟之類的名字。

四年之後她的弟弟出生。

那時候白雲四歲,那是她最早的記憶。

記憶中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下雨,就是我們所說的微風濕雨。

南方下雨的冬天是很冷的,濕冷,冷到骨子裏麵去。

白雲穿著厚而笨重的棉襖,外婆拉著她的小手,去醫院給媽媽送薑醋和炒飯,手暴露在外麵,凍得通紅通紅。

一路上外婆給白雲唱歌,唱鹹水歌。

鹹水歌起源於生活,通常是訴說生活的艱辛,可以很即興的編內容。

白雲的外婆也能即興編,象說故事一樣。

隻是那個調調,總有些淒涼的味道!

弟弟的出生,父母的高興顯而易見,白雲也很喜歡這個弟弟。

弟弟也由外婆帶著。

媽媽在上班前會把弟弟送來外婆家,晚上再接走,所以白天姐弟倆是可以一起玩的。

姐弟倆感情很好!

弟弟四歲要進幼兒園的時候白雲已經念小學了。

在她的印象中夏天這個小弟弟總穿黑紗綢的衣服,那種料子叫香雲紗,穿在身上沙沙作響,很涼爽。

香雲紗產自廣東珠三角,稱莨紗或莨稠,是天然白色絲綢用兩廣特有的植物薯莨染製而成,是世界上唯一用純天然植物染料染製的衣料,其工藝十分複雜,要經過三蒸九煮十八曬方成。

這一天中午媽媽上班前忘了把趟櫳門拉上,或者沒有拉攏,小弟弟就尾隨出去了。

小小的人兒哪裏跟得上,媽媽又不知道他跟在後麵,外婆不知道忙什麼去了,總之發現不見的時候是下午三點多了,那個嚇啊,那個寶貝兒子啊。

外婆就一路的走去,逢人就問:“有沒有看見一個穿黑紗綢衣服的那麼大的小男孩”。

還真問著了,有人說看見了,給送去派出所了,那小孩很乖呢,不哭不鬧的。

外婆就去派出所問,人家正下午茶,大熱天的在吃紅豆糖粥,也給小弟弟盛了一碗。

外婆進去的時候他還沒吃完,不想走的樣子。

外婆回去之後說“他那樣子好像我是去冒認的”。

幸好那時候也沒有拐賣兒童的事情發生,那個年代大家都困難,誰會拐回去白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