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冷不熱更難受
聊齋
作者:雲溪子
真正的不冷不熱,並不值得提倡:四季不分,始終不冷不熱,易生疾病;而人情的不冷不熱則含有幾分遊離於冷熱之間的狡詐和藏冷熱於不露的虛偽
在“赤日炎炎似火燒”的盛夏,不動一身汗,一動便揮汗如雨,食欲減退,心煩意躁。於是,有了冷飲、有了空調、有了洗涼水浴。看來,人們在追求“涼”。
到了北風呼嘯似刀刮、簷前滴水頓成冰的嚴冬,行走笨拙,伸手如針紮,縮首縮腳,心灰意冷。於是,有了火塘,有了暖氣,有了熱炕。看來,人們在追求“暖”。
熱了求涼,冷了求暖,人們究竟在追求什麼?原來,人們真正追求的是“不冷不熱”。
吾也是“不冷不熱”的忠實追求者。可是,有一天對自己的追求產生了懷疑。那是一個冬日,老伴患病需打點滴。“少年夫妻老來伴”嘛,吾當然是要陪護的。那天打點滴的患者很多,幾間輸液室座無虛席,走廊的長凳上也擠滿了人。室外朔風颼颼,室內是攝氏22度左右。應該說,室內“不冷不熱”。可是,吾隻在走廊上呆了不到半個時辰,便覺得胸悶氣短,頭大如鬥、煩躁不安。無奈隻得來到室外。一陣風吹來,雖有幾分寒冷,但頓時覺得神清氣爽,那份舒服真是愜意。這是怎麼回事?寒冷中找到了久違的舒服,“不冷不熱”反倒難受呢?吾由此聯想到其他一些事。
山城重慶,是中國著名的幾大火爐之一。可就在“赤日炎炎似火燒”的盛夏,山城人仍在大吃麻辣火鍋,一邊光胳膊赤背揮汗如雨,一邊大呼:“爽、爽!”看來,熱並沒有阻擋他們享受愜意。在北國黑龍江,嚴冬的鵝毛大雪將一切變成了冰雪世界,山川樹木白發銀須。但是,人們穿上滑雪板、坐上雪橇,如神仙般在茫茫林海雪原中飛馳穿梭;穿上冰鞋,在平滑如鏡的冰麵上追逐、“舞蹈”;孩子們打雪仗、堆雪人、滑冰車、打冰圪兒,隨風將笑聲灑向雪海冰原。看來,寒冷並沒有驅走歡樂。
想到這些,吾便覺得“不冷不熱”未必就好。有人可能會說:“雲溪子大謬也!當然不冷不熱最好,否則人們怎麼會對春天情有獨鍾呢?”是啊,誰不向往、喜愛春天呢!可是,人們為什麼喜愛春天?如果沒有藍藍天穹、習習春風、茵茵青草、潺潺綠水、啾啾鳥語、繁花似錦……而僅僅氣溫“不冷不熱”,就像關在一個不冷不熱的恒溫箱內,人們還會那麼熱愛春天嗎?
從生理上說,一定的溫度最適宜人生存、生活。但即使從健康上講,不冷不熱對人也不盡有利。一位頗有造詣的老中醫告訴吾:“四時冷熱,天地造化;四時不令,疾病易生。” 這大概是說,一年四季有熱有冷,該冷則冷,該熱則熱,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應順規律而行。夏不要過分使用空調,冬不要過分依賴暖氣。如果四季不分,沒有節令,該冷不冷,該熱不熱,始終不冷不熱,那就易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