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神壇
卷首語
作者:劉春雄
摩托羅拉走下了神壇,諾基亞走下了神壇,雅虎走下了神壇,還有一些IT巨頭正在“疑似”走下神壇,消費者正在快速遠離他們。
曾經不可一世的IT巨頭走下神壇,速度之快超出想象,是他們原本就沒有那麼強大,還是他們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是IT界的焦點轉移太快,抑或是消費者太無情?這到底是無規律的個案還是一種有規律的現象?這個問題需要探討,特別是現在正在神壇上的企業,不要太得意了,前車之鑒很重要。
我們曾經以為傳統社會是“贏者通吃”的社會,社會焦點聚焦於少數成功企業和個人,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啃骨頭,第三名喝湯,第四名喝西北風,這樣的社會結構讓我們痛恨。我們也曾經天真地以為網絡社會是一個扁平化社會,是一個去精英化的社會,是一個草根的天堂,人人在網絡上都有發言權,終於打斷了傳統社會的精英霸權。《長尾理論》的作者安德森甚至認為網絡社會顛覆了“二八原理”,驚現了無窮的長尾。
確實,網絡社會由於網絡空間足夠大,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但是,能夠表達與能夠受到關注和傳播不同,除非置頂首頁或者因緣際會而成為“大V”,受到集體關注的可能性仍然很小。現在看來,網絡世界的“大頭”仍然存在,隻不過“長尾”更長。網絡社會,草根的發聲照樣被海量信息淹沒。“長尾”並沒有改變“大頭”的話語權。“長尾”雖然更長了,“大頭”卻更尖了。“大頭”的特性雖然沒有變,但“大頭”的變換頻率卻加快了。網絡世界的“大頭”如螃蟹一樣,經常是“一紅就死”。
相對於傳統社會的理性傳播,網絡社會的“粉絲”傳播更不可控,更加感性。因此,網絡社會的造神更快,比如穀歌、小米等。當然,網絡給了部分幸運者從“長尾”躍升為“大頭”的機會,但這樣的機會肯定比不上買彩票中頭彩的概率。在網絡社會的初期,這樣的跳躍很常見,但當網絡日漸成熟時,我們發現草根躍升精英的現象少多了。
作為傳統媒體顛覆形態出現的網絡媒體,為什麼沒有改變“大頭”現象?因為注意力總是有限的,網絡的首頁與傳統媒體的頭版有同樣的價值。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都存在著篩選功能,隻不過篩選的方式不同,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粉絲造神,相比傳統媒體造神速度更快。於是,網絡社會呈現了無數奇跡。差別在於,傳統媒體的造神是可控的,網絡媒體更加難以控製。像鳳姐、芙蓉姐姐這樣的“造神”運動,是網絡社會不可控的結果。
網絡社會是虛擬的,企業在網絡社會的鏡像是否真實?那些在網絡世界裏被推上神壇的企業,真的就有這麼偉大?企業會不會把網絡鏡像中的企業當成現實中的企業?網絡世界的“民意”難道真的代表著現實世界的“民意”嗎?被粉絲捧上神壇的企業,如果以為自己真的就是神的話,被粉絲快速拋棄的結果是什麼呢?
傳統社會是相對穩定的社會,企業成長的速度沒那麼快,企業下滑的速度也沒那麼快。一旦出現問題,改正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網絡社會被推上神壇的企業,一旦粉絲不再捧場,可能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
網絡世界造神太快了,但企業正常成長的速度卻沒有這麼快。雖然由於世界經濟的模塊化,IT企業的設計、製造、營銷等功能可以外包,但企業的正常成長還是需要時間的。網絡神話卻不給企業正常的成長時間,所以,網絡神話更像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
IT業的技術創新太快了,創新是創造性的毀滅力量。顛覆性的創新,猶如對行業巨頭的釜底抽薪,企業想轉身都來不及。所以,我們看到明後天還受追捧的企業,瞬間就被遺忘了。追捧得越急,遺忘得就越快。新神造得越快,舊神就忘得越快。
編輯: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