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南北朝是我鍾愛的朝代(1 / 1)

南北朝是我鍾愛的朝代,它的清傲與綺麗漸漸彌漫在煙雨樓台中,直到消散……仍然能夠聞得到紅妝蝶舞的味道。曆史的腳步不會停歇,所有的一切,都在鐵騎的踐踏下變成滿目創痍。

如果說在那香紅藕膩、橫波轉盼的秦淮河的女子能夠留下說不盡的脂粉豔情,又有誰能夠知道曉風催戰鼓、落紅滿地的淒涼秋風也曾經飄蕩在煙波浩淼的氤氳中?血與火的洗禮,更讓緬懷那不離不棄、纏綿不已的愛情故事。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動亂割據的狀態,一方麵不僅是一個個朝代的覆滅,社會生產力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眾多珍貴的文化產品也遭到了可怕的毀滅。但是從另一方麵來說,中醫藥方劑、傷科、針灸學,養生保健等方麵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古代醫者在戰亂中得到了更多的臨床經驗,用自己的堅韌和耐心創造出無數的醫學奇跡,這正是我們所驕傲的。

有傷痛的地方,離不開醫者。我相信,在那戰火紛飛的時代,和陶媚兒一樣機智勇敢、重情重義又醫術高明的女子一定大有人在,那些古代女子用智慧和醫術和男子一樣救死扶傷、懸壺濟世。也許,曆史上沒有她們的名字;也許,她們所經曆的,和無數在撕殺掠奪中片片碎落的絲錦一樣,染滿了殷紅的鮮血和離棄的淚水。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她們那百折不撓的氣息,以及她們在來年一望無際的紅蕖中悄悄隱退的淡薄之心。

曆史上能夠留下名姓的女醫有漢代的義妁、晉代的鮑姑、唐代的胡惜、宋代名醫郭敬仲的母親馮氏、明代的談允賢等等,她們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柔婉,在那些特殊的曆史時代,在醫學領域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這本書雖然是我以南北朝七世十二位名醫的徐氏家族為藍本虛構一個故事,集中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醫曆史文化,涉及脈學、針灸學、藥物方劑、傷科、中醫理論、臨床經驗、草藥藥理、中醫典故等等內容,同時以,以徐陶兩家在亂世中的愛恨情仇來詮釋中醫階段性的文化成就,展示中醫在社會的進步和曆史的發展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陶媚兒是我心目中最為理想的一個女性,她善良、寬容、睿智,在動亂的年代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更勝於男子的傳奇,讓風雨飄搖的曆史如一片散發出濃烈藥香的園圃,讓你走過以後,依然懷念著它的餘香。我想,她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確實是值得細細品位的。她在使用易容術之後,仍然讓愛戀她的男子癡心不已,她所憑靠的就是那份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

關於溧陽公主,在寫完《荷殤·半麵妝》以後,就有讀者告訴我,希望能夠看到後續關於這個傳奇中的公主的故事。但是曆史上對她的記載僅僅就那樣寥寥幾筆,在南梁末年那一場毀滅性的浩劫之後,很多人發現,史書上再也沒有她的蹤跡。也許她在那刀光劍影之中難逃香消玉殞的噩運,也許她已經看破紅塵,悄悄隱退,與青燈古佛共渡一生。曆史的空白給了我們無數的想象空間,我們甚至也可以相信,她得到了真愛,從此過上了範蠡和西施那般逍遙自在的隱居生活。本書中我對於她,盡我所能,繼續豐滿了她的形象。可以想象,在那樣的曆史環境中,一個瀕臨國破家亡的公主是如何戰勝內心的彷徨,去更大程度地挑戰自我,去接受血淋淋的現實。不同的生活環境,確實能讓一支溫室中的嬌弱花朵化為一朵傲然的冰山雪蓮。

扶南女醫的素材是我對異國文化的特殊情結。古代南北文化和與異國文化的衝擊中,同樣會產生更多的情感火花,也許這也是我的一種憧憬吧!我猜想,也許有的讀者更喜歡看徐立康和扶南女醫的愛情故事,但是也許你不曾想過,徐立康和徐夫人(白芷)在漫長幾十年的相依相守中就不曾有刻骨銘心的故事嗎?徐夫人能夠得到徐立康那樣癡情和執著的男子一生之敬,難道就僅僅是相夫教子、平淡如水那樣簡單的畫麵勾勒嗎?難道我們就想象不出在她溫柔嫻熟之後的個性魅力嗎?我想,她的美就在那默默寡言中悄悄隱藏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莫過於此了。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卻改變不了一個人在心中紮下的根。不管多少年過後,隻要有溫暖的陽光和雨露,那根就會發芽的。如果一個女人相貌醜陋且也不溫柔,但最後她卻成為愛情和事業的雙贏者,隻因為她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這股強大的力量足夠摧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