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節(1 / 2)

鄉下和城裏是兩個全然不同的世界。

鄧一群就是這兩個極端的連接點。

在心理上,他感受很深。

下鄉的最初那段日子,鄧一群真的很想家,很想念城裏的生活。這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極度反差,讓他有點忍受不了。

第一次回城的時候,與下鄉時相隔才不過一個月。他回來的時候是個晚上。他看見了滿城的燈火,心情特別的激動。一種久違的感覺油然而生。一切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寬闊的大道,路兩邊高大而茂盛的法國梧桐。到處是林立的高樓。這些年來,陵州的變化是很大的,城市在一天天地變高。繁華的城市,美麗的城市。到處是漂亮幹淨的人們。他們衣著整齊而時髦。他們都是自由的人。城市人與農村人的區別是如此明顯。城市的人們是多麼幹淨啊!

城市給他的感覺很好。全然不像在鄉下。在那個溝墩鄉,除了工作之外,他找不到一個可以消遣的地方。很多時候,他或是陪著苗組長,或是一個人在晚飯後,在運河堤上散步。鄉下很寧靜。太陽把運河的水映得紅紅的,堤上那些柳樹細長的柳枝在風裏輕輕的搖擺著。鴨子還在河裏覓食。鄉廣播站的高音喇叭裏放著音樂或轉播中央台的新聞聯播。街上的一些孩子在快樂的追逐、打鬧。一些人在看著他。他能看得出目光裏的敬羨。偶爾他也能看到一些年輕的姑娘,其中有的長得很不錯,讓他小動了一下心思。美的東西總是讓人喜歡的,他在心裏說。隨著太陽的漸漸西沉,他快樂的感覺也就越來越少,越來越黯淡,等到太陽完全落下以後,他就要回到宿舍裏去。宿舍裏隻有一台舊的黑白電視,是書記老焦叫人給他搞來的,但是搞來比沒有還難受,因為那僅僅是個擺設,什麼頻道也看不清。即使如此,他也並不到苗得康那裏去看。他不習慣看別人的東西。回到宿舍他就黑了燈睡覺。很多時候睡不著,他就想著自己的過去,想著在城裏時候的生活。

到處是燈紅酒綠。

回城裏是來跑資金的。苗得康讓鄉裏的書記焦作安陪他一起來,去農林廳、水利廳、財政廳要錢。為了節約路費,鄉裏拉了一車魚,想到城裏的集市上賣掉。車子進入市裏,焦作安讓鄧一群趕緊回家,說有事明天再說。鄧一群也就沒有客氣,直接打了輛車回家。一家人看到他非常高興。他是事先沒有通知,突然回來的。鄧一群那時感覺還是回來好。家裏有一種溫暖。他看到到兒子,感覺都有點生疏了。兒子看到他,也的確有點怔怔的,好半天才恢複了對他的感覺。肖如玉看到他格外高興,她有一種意外的驚喜。盡管經常在一起的時候,她對他有不少不滿,但由於分別這這麼時間,她也的確感到需要他。女人對男人是有依戀的。男人對女人有的卻是渴望。這是男女的不同。下鄉這麼長時間,鄧一群過的是一種非常枯燥的生活。

沒有女人,沒有性。鄧一群必須同鄉下的那些人保持一種距離。這種距離是必須的。如果說他還和別的什麼女性打過交道的話,那唯一的一位可能就是陳小青了。陳小青還在縣委宣傳部。作為一個女同誌,這些年,她是一事無成。很多女同誌都是如此。最大的成就是生了一個孩子。當然,是女人都會生孩子。所以,這裏麵沒有文化上造成的差別。她是聽說他到縣裏扶貧後主動來找他的。對他的這次回來,陳小青顯得非常高興。她想不到他會這樣出息。

他們見麵的是一個晚上,在縣委招待所裏。扶貧小組開過碰頭會後。他看到陳小青已經是婦人相了,眼角處有了明顯的皺紋。她的臉比過去蒼白,身材更瘦了。她是不該這個樣子啊。見麵的歡快之後,她說話間流露出對現實生活深深的不滿。他用同情的眼光看著她。在宣傳部,她仍然是科裏的一名普通幹部。毫無疑問,她對宣傳工作缺乏熱情。丈夫對她不好。從她的談話裏,鄧一群得知她的丈夫是一個酒鬼。酒鬼也在機關裏工作,但對家庭卻一點也不上心。他的父親過去是一位副縣長,所以陳小青的父親就布置了這部親事。她的丈夫對她態度很粗暴、惡劣,發起脾氣來還會動手。她對婚姻,真是失望透了。

她沒有從那樣的婚姻中受益,相反倒是個犧牲品。鄧一群就不一樣了,他是個受益者。事情看起來是一樣的,但人不一樣。鄧一群巧妙地運用了關係。也許陳小青從來也沒有想過要當官。她從開始隻想做一個平常普通的女人,或者是當個賢妻良母,但現實卻沒有讓她如願。她偏偏遇上了一個惡劣的丈夫。

人生無常。鄧一群想。陳小青過去多麼驕傲啊。他那時候真的很羨慕她。她的父親去世了。她沒有了台後,失去了靠山。她有個孩子,女孩,五歲了。鄧一群很同情她,想想她竟是這樣的可憐,但卻又感到無法幫助她。她的難處不是他所能解決的。當然,她來找他也並沒有想到馬上讓他辦什麼事。她隻是想對他說一說這些年的生活,並且想聽他說話。在她眼裏,他是一個很不簡單的人。他是一個成功者。她內心裏多少有些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