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十年春,邾隱公來奔。齊甥也1,故遂奔齊。
1邾隱公之母為齊女。
公會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1,師於鄎2.
1吳子:吳王夫差。《經》不書邾子、郯子,因其並兵於吳,不列於諸侯。2鄎(xī):齊南部邊境之邑。
齊人弑悼公1,赴於師2.吳子三日哭於軍門之外3.徐承帥舟師4,將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
1悼公:齊悼公,即公子陽生。2赴:發訃告。3三日哭:此為諸侯相臨之禮。哭:哭臨。4徐承:吳大夫。
夏,趙鞅帥師伐齊。大夫請卜之,趙孟曰:“吾卜於此起兵1,事不再令2,卜不襲吉3.行也!”於是乎取犁及轅4,毀高唐之郭5,侵及賴而還6.
1“吾卜”句:上年卜救鄭,史龜言:“可以興兵,利以伐薑。”2事不再令:一事不再卜。令:告。指告龜。占卜必先告知所卜之事。3襲吉:重複吉兆。襲:重,重複。4犁:即犁丘,齊邑,在今山東臨邑縣。轅:齊地,在今山東禹城市西北。5高唐:齊邑,在今山東高唐縣東。6賴:齊邑,在今山東章丘市西北,濟南市東。
秋,吳子使來複儆師1.
為明年吳伐齊《傳》。
冬,楚子期伐陳1.吳延州來季子救陳2,謂子期曰:“二君不務德3,而力爭諸侯,民何罪焉?我請退,以為子名,務德而安民。”乃還。
1“楚子”句:陳從吳,故伐之。子期:公子結。2延州來季子:季劄,吳王壽夢之少子。季劄初封於延陵,後複封州來,故稱延州來季子。壽夢卒於襄公十二年,至今已七十七年。季劄之年,蓋已九十有餘。3二君:吳、楚之君。
經
十有一年春1,齊國書帥師伐我。
夏,陳轅頗出奔鄭。
五月,公會吳伐齊。
甲戌2,齊國書帥師及吳戰於艾陵3,齊師敗績,獲齊國書。
秋七月辛酉4,滕子虞母卒。
冬十有一月,葬滕隱公。
衛世叔齊出奔宋。
1十有一年:公元前484年。2甲戌:二十八日。3艾陵:即艾邑,齊地,在今山東萊蕪市東部。4辛酉: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