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亥:二十八日。2公父文伯:公父歜,季桓子的堂兄弟。3丁亥:十一日。4公何藐:季氏之同族。5己醜:十三日。
6稷門:魯之南城門。7庚寅:十三日。8詛:殺牲歃血,告誓於明神。大事曰盟,小事曰詛,但也常常一事而盟、詛並用。9公父歜(chù):即公父文伯。秦遄:季平子之姑婿。
楚子入於郢1.初,鬥辛聞吳人之爭宮也,曰:“吾聞之: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遠征。吳爭於楚,必有亂;有亂,則必歸,焉能定楚?”
王之奔隨也2,將涉於成臼3.藍尹亹涉其帑4,不與王舟。及寧5,王欲殺之。子西曰:“子常唯思舊怨以敗,君何效焉?”王曰:“善。使複其所6,吾以誌前惡7.”王賞鬥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鍾建、鬥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鬥懷8.子西曰:“請舍懷也9.”王曰:“大德滅小怨10,道也。”申包胥曰:“吾為君也,非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11,其又為諸?”遂逃賞。
王將嫁季羋12,季羋辭曰:“所以為女子,遠丈夫也13.鍾建負我矣。”以妻鍾建,以為樂尹14.
王之在隨也,子西為王輿服以保路15,國於脾泄16.聞王所在,而後從王。王使由於城麇,複命。子西問高厚焉17,弗知。子西曰:“不能,如辭18.城不知高厚小大19,何知?”對曰:“固辭不能,子使餘也。人各有能有不能。王遇盜於雲中,餘受其戈,其所猶在20.”袒而視之背21,曰:“此餘所能也。脾泄之事,餘亦弗能也。”
1郢:楚都,在今湖北江陵縣東北。2“王之”句:吳入郢,楚王奔隨,見上年《傳》。3成臼:水名。亦稱臼水。成臼河源出湖北京山縣聊屈山,古時西南流入沔水,今已改道。4藍尹亹(wěi):楚大夫。帑:妻子。5寧:安定。6複其所:複其位。7誌:記住。惡:過。8“王賞”句:鬥辛等九人皆有大功。
9舍懷:除去鬥懷。鬥懷初謀弑王。10滅:除,消除。11子旗:蔓成然。子旗有功於平王,貪求無厭,平王殺之,事在昭公十四年。12季羋(mǐ):名畀我,楚昭王的妹妹。13丈夫:男子。14樂尹:掌樂之大夫。15保路:安定道路之人。保:安。16國:立國。脾泄:楚邑,在今湖北江陵縣附近。17高厚:城牆的高度、厚度。敦煌寫本(P暢2523)“高厚”下有“大小”二字。18不能,如辭:己若不能,則當辭之。如:當,應當。
19“城不”二句:城之高厚、大小尚且不知,則其他一無所知矣。20所:指受傷之處。21視:示。
晉士鞅圍鮮虞,報觀虎之(役)[敗]也1.
1三年,鮮虞人敗晉師,獲觀虎。“敗”,原本作“役”,據阮元《校勘記》及敦煌寫本(P暢2523)改。
經
六年春1,王正月癸亥2,鄭遊速帥師滅許3,以許男斯歸。
二月,公侵鄭。
公至自侵鄭。
夏,季孫斯、仲孫何忌如晉。
秋,晉人執宋行人樂祁犁4.
冬,城中城5.
季孫斯、仲孫忌帥師圍鄆6.
1六年:公元前504年。2癸亥:十八日。3遊速:遊吉之子。4非其罪,故稱行人。5中城:內城。魯為晉侵鄭,故懼而城之。6仲孫忌:即仲孫何忌。鄆:魯有東、西二鄆。此為西鄆,在今山東鄆城縣東。鄆貳於齊,故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