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3 / 3)

初,伍員與申包胥友58.其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複楚國59!”申包胥曰:“勉之!子能複之,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60,曰:“吳為封豕長蛇61,以薦食上國62,虐始於楚63.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64,使下臣告急,曰:‘夷德無厭,若鄰於君65,疆埸之患也66.逮吳之未定67,君其取分焉68.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靈撫之69,世以事君。’”秦伯使辭焉,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70,下臣何敢即安71?”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72.九頓首而坐73.秦師乃出74.

1伍員:楚大夫伍奢次子。昭公二十年,楚平王殺伍奢,伍員逃至吳國。行人:使人。2“楚之”二句:昭公二十七年,楚殺郤宛,伯氏之族(楚太宰伯州犁之後)出奔。3唐侯之軍屬吳、蔡,故《春秋》不書。4“舍舟”句:吳乘舟沿淮河而行,至蔡,乃舍其舟。淮汭:淮水邊。5豫章:地名,在淮河以南、長江之北。6子常:楚令尹囊瓦之字。7與之上下:隨敵上下,不使渡河。8“我悉”句:以方城之外人民毀吳所舍之舟。方城:山名,在今河南葉縣西。9大隧、直轅、冥厄:皆漢東險隘之地。今豫、鄂邊界有三關,東為九裏關,即古之大隧;中為武勝關,即直轅;西為平靖關,即冥厄。冥厄亦稱黽塞,鑿山通道,極為險峻。10武城黑:楚武城大夫。11用:器用。12史皇:楚大夫。13司馬:指沈尹戌。14城口:三處關隘之總名。15小別:山名,在今湖北漢川市東南。大別:即今安徽霍邱縣西南九十裏之安陽山。16求其事:指仕為令尹。17說(tuō):通“脫”。18二師:指吳師、楚師。19瓦:子常之名。20乘廣:楚王或楚軍主帥所率之兵車。此句謂史皇率乘廣戰死。

21清發:水名,在今湖北安陸市。22食而從之:吳人食其食而從之,複逐楚軍。23雍澨:地名。24季羋畀我:羋為楚姓,畀我為人名,季是排行。25雎:水名。即今之沮水。澨:水邊增高之地,人所居者。楚王自紀南城西逃,渡沮水之處當在今湖北枝江市東北。26執:脅製。此指驅逼。燧象:燃火炬係於象尾。27以班處宮:以尊卑之次,處楚君臣之室。宮:室。28子山:吳王之子。29入令尹之室。30息:楚邑,在今河南息縣。31“司馬”二句:司馬曾在吳,為闔廬(闔閭)之臣,故恥為吳所俘。32失:謂不知。33可:原本無此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補。34雲中:指雲夢在江南的部分。舊說雲夢澤橫跨長江南北。35鄖:楚邑,在今湖北安陸市。36鍾建:楚大夫。37辛:鬥辛,蔓成然之子。昭公十四年,楚平王殺蔓成然。38《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烝民》。39“柔亦”四句:謂不避強陵弱。茹:食。吐:棄。矜(guān):同“鰥”。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40違:避。41約:圍。

42必:若,如果。43隨:國名,在今湖北隨州市南。44“周之”二句:僖公二十八年《傳》雲:“漢陽諸姬,楚實滅之。”盡:滅。45天誘其衷:上天開啟其心智。衷:內心。46竄:藏,藏匿。47以獎天衷:謂助成天意。獎:助。48公宮:隨公之宮。49子期:公子結,昭王之兄。50逃王:將楚王隱藏起來。逃:匿。51辟:通“僻”。密邇:緊靠。52鳩:集。指平定。53痳(lǜ)金:子期之家臣。痳原本作“爐”,宦原本作“官”,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改。54要言:指約定不將楚王交給吳人。55王使見:楚王欲引見之以比王臣,且欲使與隨人盟。56“不敢”句:謂不敢因王之困以求利。約:窮困。57“王割”句:當子期心口處割破皮膚取血,以示至誠。58申包胥:楚大夫。59複:通“覆”。傾覆。《史記·伍子胥列傳》正作“覆”。60乞師:請求援軍。61為:如,如同。封豕:大野豬。封:大。62薦:數,屢。63虐:暴。64越:播越,流亡。65吳滅楚,則與秦相鄰。66疆埸(yì):疆界。67逮:趁。68“君其”句:謂與吳共分楚地。69靈:福。撫:存恤。70伏:休,休息。《說文》:“臥,休也。從人、臣,取其伏也。”《新序·節士》作“休”。71即安:休息。72《無衣》:《詩·秦風》篇名。秦哀公賦此詩,取“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之意,表示願意出兵。73頓首:叩首至地。古無九頓首之禮,申包胥求援心切,故為此變禮。74為明年申包胥以秦師救楚張本。

五年春1,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2.

夏,歸粟於蔡3.

於越入吳4.

六月丙申5,季孫意如卒。

秋七月壬子6,叔孫不敢卒。

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7.

1五年:公元前505年。2日有食之:此為公曆公元前505年2月16日之日環食。3此句主語為魯。《公羊傳》、《穀梁傳》以為諸侯饋粟於蔡,實誤。4於越:越。於為發語詞,無義。5丙申:十八日。6壬子:五日。7鮮虞:國名,白狄之別族。故城在今河北新樂市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