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質誓:盟信之誓。質:信。52謂:使。53藝:法。引申為原則。54成:善。55布:陳。56“起亦”句:賦《詩》以明誌,故觀所賦詩可知其誌。57子姅(cuō):嬰齊,子皮之子。《野有蔓草》:《詩·鄭風》篇名。義取“邂逅相遇,適我願兮”。58鄭之《羔裘》:《詩經》中《鄭風》、《唐風》、《檜風》皆有《羔裘》。言“鄭之《羔裘》”,以區別於《唐風》、《檜風》之《羔裘》。子產賦此,義取“彼其之子,舍命不渝”,“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彼其之子,邦之彥兮”,以讚美韓起。59《褰裳》:《詩·鄭風》篇名。《詩》雲:“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60“起在”二句:言己在位,當存恤鄭國,不敢勞鄭事他國。勤:勞。61是:指《褰裳》。62“不有”二句:友好之國,若不相警戒,則將難以善終。63子遊:駟偃,駟帶之子。《風雨》:《詩·鄭風》篇名。義取“既見君子,雲胡不夷(平)”。64子旗:豐施,公孫段之子。《有女同車》:《詩·鄭風》篇名。義取“洵美且都”,讚美韓起儀表風度之美。65子柳:印癸,印段之子。《蘀兮》:《詩·鄭風》篇名。義取“倡予和女”。言韓起倡,而己和之。66庶:庶幾乎興盛。67鄭誌:鄭詩。鄭六卿所賦,皆出《鄭風》。68昵:親。69《我將》:《詩·周頌》篇名。義取“日靖四方,我其夙夜,畏天之威”,言誌在靖亂而畏懼天威。70覲(jìn):見。71夫:此。72玉:謂良言。73“敢不”句:言獻上玉、馬拜謝子產。不:原本無此字,據阮元《校勘記》、《冊府元龜》卷九〇一引文補。藉手:持物贈人曰藉。公至自晉1.子服昭伯語季平子曰2:“晉之公室,其將遂卑矣!君幼弱,六卿強而奢傲,將因是以習3,習實為常,能無卑乎?”平子曰:“爾幼4,惡識國?”
1晉人釋公,故得還。2子服昭伯:子服回,孟椒之子。季平子:季孫意如。3習:習慣。4“爾幼”二句:謂年幼不足以知國事。
秋八月,晉昭公卒1.
1為季平子如晉《傳》。九月,大雩,旱也1.
1大雩,旱也:因旱而雩,區別於“書不時”之例。
鄭大旱,使屠擊、祝款、豎柎有事於桑山1.斬其木,不雨。子產曰:“有事於山,蓺山林也2;而斬其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3.
1屠擊、祝款、豎柎(fū):三人皆鄭大夫。有事:謂祭祀。2蓺(yì):保養使繁盛。3奪之官邑:剝奪他的官位與食邑。之:其。
冬十月,季平子如晉,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猶信1.子服氏有子哉2!”
1猶信:是符合實情的。信:真。2有子:有賢子。
經
十有七年春1,小邾子來朝。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2.
秋,郯子來朝。
八月,晉荀吳帥師滅陸渾之戎3.
冬,有星孛於大辰4.
楚人及吳戰於長岸5.
1十有七年:公元前525年。2日有食之:此年日食應在十月癸酉朔,《經》、《傳》俱雲“六月”,不知何故。3陸渾之戎:戎之一支,允姓,本居瓜州,秦、晉誘而遷之於伊川。4“有星”句:彗星經過大火星。孛(bèi):彗星。大辰:心宿二,亦稱大火。5長岸:地名,在今安徽當塗縣西南三十裏有西梁山,與和縣南七十裏東梁山夾江相對,形如門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