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3 / 3)

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臧紇救鄫1,侵邾,敗於狐駘2.國人逆喪者皆髽3.魯於是乎始髽。國人誦之曰4:“臧之狐裘5,敗我於狐駘。我君小子6,朱儒是使7.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

1臧紇:臧武仲。救鄫:鄫屬魯,故救之。2狐駘(tái):邾地,在今山東滕州市東南二十裏之狐駘山。3逆:迎。髽(zhuā):婦人喪髻。以麻發合結曰髽。魯陣亡者眾,不能備喪服,故髽。此蓋迎喪者不分男女皆髽。4誦:諷。5狐裘:狐皮裘衣。臧紇當時未必服狐裘,此蓋詩人用以起興。6小子:小孩。7朱儒是使:即使用侏儒。朱儒:同“侏儒”,矮人。

五年春1,公至自晉。

夏,鄭伯使公子發來聘2.

叔孫豹、鄫世子巫如晉3.

仲孫蔑、衛孫林父會吳於善道4.

秋,大雩5.

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6.

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於戚7.

公至自會。

冬,戍陳8.

楚公子貞帥師伐陳9.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救陳10.

十有二月,公至自救陳。

辛未11,季孫行父卒。

1五年:公元前568年。2公子發:子產之父。3鄫屬魯,其太子比魯大夫,故書巫如晉。鄫(cénɡ):國名,姒姓,在今山東棗莊市東。4善道:地名,在今江蘇盱眙縣北。5雩(yú):求雨之祭。6“楚殺”句:稱壬夫之名,責其貪。7戚:衛邑,在今河南濮陽市北。8戍陳:諸侯會於戚,同受晉命戍陳,不複有告命,故獨書魯。9公子貞:莊王子。10原本無“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八字,據臧庸、楊伯峻說補。11辛未: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