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濟:救助。228逢(pánɡ)大夫:逢氏,晉大夫。與:以。
229無顧:不要回頭看。230傁:同“叟”。231屍:謂收其屍。232綏:拉手登車的繩。233表:標記。234“皆重”句:兄弟重疊死於樹下。獲:得。235熊負羈:楚大夫。知罃:知莊子之子。236族:家兵。亦為其部屬。237廚武子:魏錡,食邑於廚,武是諡號。238抽矢,菆:謂每抽矢,若是遇到蒲柳做箭杆的箭。239納:插入。房:箭袋。240“非子”二句:言不盡心營救兒子,老是舍不得用好箭。蒲:蒲柳。即水楊。可以做箭杆。愛:吝惜。241董澤:澤名,在今山西聞喜縣北四十裏,其地產楊柳。勝既:盡。勝、既同義。242不以:不有。如果沒有。以:有。243獲:生俘死得皆可稱獲。244公子穀臣:楚王之子。245不能軍:不複成軍。246丙辰:此年六月無丙辰,疑日誤。247重:輜重。載物之車。248衡雍:鄭地,在今河南原陽縣西南。249盍:何不。築武軍:指修築營壘。昭公十三年《傳》雲:“及郊,陳、蔡欲為名,故請為武軍。蔡公知之,曰:‘欲速。且役病矣,請藩而已。’乃藩為軍。”250京觀:聚積敵屍,封土以為高塚,稱為京觀。京:高丘。251文:字。252止戈為武:武字的古文從“止”“戈”。253《頌》曰:引文出自《詩·周頌·時邁》。讚美武王能誅暴而息兵。254載:語助詞,無義。戢(jí):收藏兵器。幹戈:盾與戟。幹戈為古代常用兵器,故用作武器的通稱。255櫜(ɡāo):韜,弓衣。此用作動詞。256懿德:美德。257肆於時夏:陳美德於此《夏》樂之中。肆:陳。時:是,此。258允王保之:謂王天下而保有之。允:句首語助詞,無義。259《武》:《詩·周頌》篇名。260卒章:最後一章。今本《詩經》中,《武》隻有一章。261耆(zhǐ)定爾功:謂武王繼文王之業,勝殷止殺,致定其功。耆:致。262其三曰:引文出自《詩·周頌·賚》。其三:第三章。據《禮記·樂記》,《武》之樂章共有六成(舞曲一曲,謂之成),詩歌亦有六章與之相配,故此雲“其三曰”、下雲“其六曰”。參見王國維《觀堂集林·周大武樂章考》。263“鋪時”二句:謂布此(文王之)德而陳述之,以賞大功而往求天下之安定。鋪:布。時:是,此。繹:陳。思:語助詞,無義。徂(cú):往。維:同“唯”。264其六曰:引文出自《詩·周頌·桓》。其六:第六章。265綏:安。266禁暴:止戈為武。戢兵:戢幹戈,櫜弓矢。保大:允王保之。定功:耆定爾功。安民:我徂維求定。和眾:綏萬邦。豐財:屢豐年。267章:功。功之大者謂之章。268觀兵:陳兵示威。269強(qiǎnɡ):勉強。270“利人”二句:謂乘人之危亂以取利。幾:危。271“其為”句:謂築宮祭祀先君,告戰勝。先君宮:楚先王之廟。古代出師,載遷廟主隨行。成事:成功。272鯨鯢:鯨魚。雄曰鯨,雌曰鯢。比喻首惡之人。273淫慝(tè):邪惡。指不敬之人。慝:惡。274罪無所:無處(人)可以歸罪。275可:通“何”。
是役也,鄭石製實入楚師1,將以分鄭2,而立公子魚臣。辛未,鄭殺仆叔及子服3.君子曰:“史佚所謂‘毋怙亂4’者,謂是類也5.《詩》曰6:‘亂離瘼矣7,爰其適歸?’歸於怙亂者也夫8!”
1“鄭石製”句:鄭以石製入楚師,表示願意從楚,與皇戌如晉師之使命正相反。2“將以”二句:石製欲以鄭之半與楚,而以其半立公子魚臣為君,以求專寵。3仆叔:魚臣。子服:石製。4怙亂:恃人之亂以求利。5是類:此類。6《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四月》。7“亂離”二句:謂政治混亂,人民憂患病困,不知何處可為歸宿。離:憂。瘼(mò):病。爰:焉。適:歸。適、歸二字同義。8“歸於”句:謂百姓憂病,當歸罪於恃亂謀利之人。此為引詩者斷章取義,與詩之原意有別。
鄭伯、許男如楚1.
1“鄭伯”句:楚戰勝,故二國如楚。
秋,晉師歸。桓子請死1,晉侯欲許之。士貞子諫曰2:“不可。城濮之役3,晉師三日穀4,文公猶有憂色。左右曰:‘有喜而憂5,如有憂而喜乎?’公曰:‘得臣猶在6,憂未歇也7.困獸猶鬥,況相國乎!’及楚殺子玉,公喜而後可知也8,曰:‘莫餘毒也已9!’是晉再克而楚再敗也,楚是以再世不競10.今天或者[將]大警晉也11,而又殺林父以重楚勝,其無乃久不競乎?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12,若之何殺之?夫其敗也13,如日月之食焉14,何損於明?”晉侯使複其位。
1桓子請死:戰敗而歸,故請死。《禮記·檀弓上》:“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2士貞子:士渥濁。晉大夫。3城濮之役:在僖公二十八年。4三日穀:戰勝後三天食敵軍之食糧。
5“有喜”二句:謂有喜而憂,則亦將有憂而喜乎。如:將。
6得臣:子玉,時任楚令尹。7歇:盡,竭。8而後:然後。可知:謂見於顏色。9莫餘毒也已:沒有人能傷害我了。10再世:二世。指成王至穆王。競:強。11原本無“將”字,據金澤文庫本補。警:戒。12衛:捍衛者。13夫其:彼。指荀林父。14“日月”二句:日食、月食,無損於日月的光輝。喻荀林父雖有過,然不足以掩其功。
冬,楚子伐蕭,宋華椒以蔡人救蕭1.蕭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2.王曰:“勿殺,吾退。”蕭人殺之。王怒,遂圍蕭。蕭潰。
申公巫臣曰3:“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4.三軍之士,皆如挾纊5.遂傅於蕭6.
還無社與司馬卯言7,號申叔展8.叔展曰:“有麥曲乎9?”曰:“無。”“有山鞠窮乎10?”曰:“無。”“河魚腹疾奈何11?”曰:“目於眢井而拯之12.”“若為茅絰13,哭井則己。”明日,蕭潰。申叔視其井,則茅絰存焉14,號而出之15.
1華椒:宋大夫。2熊相宜僚:名宜僚,氏熊相。與公子丙皆為楚大夫。3申公巫臣:申大夫,名巫臣。4拊:撫摸。
5挾纊(kuànɡ):穿著絲綿之衣。挾:裹,包裹。指穿著。纊:絲綿。此句謂三軍之士倍感溫暖。6傅:附著。指攀附。7還無社:蕭大夫。司馬卯:楚大夫。8號:呼。申叔展:楚大夫。9麥曲:麥製的酒母。10山鞠窮:即山芎淚。一種藥用的植物。麥曲、山鞠窮皆禦寒之藥,暗示無社逃入泥水之中。無社不解,故皆答曰無。11“河魚”句:謂無禦寒之藥,將病。12“目於”句:無社使叔展到枯井中救自己。眢(yuān)井:枯井。
13“若為”二句:申叔展叫還無社結茅為絰(如帶狀),置於井邊以為標記,並說,如有人對著井哭,就說明是我來找你了。
14則:而。15號:哭。
晉原縠、宋華椒、衛孔達、曹人同盟於清丘1.曰:“恤病討貳2.”於是卿不書,不實其言也3.
1原縠(hú):先縠。2貳:叛。指背盟者。3宋伐鄭而衛救之,楚伐宋,晉不救,皆未履行盟約。
宋為盟故1,伐陳。衛人救之。孔達曰:“先君有約言焉2,若大國討3,我則死之4.”
1“宋為”二句:陳附楚,宋依清丘之盟,討貳伐陳。2先君:指衛成公。衛成公與陳共公有舊好。衛人亦參與清丘之盟,孔達欲救陳,故以先君為言。3大國:指晉國。4則:即,就。
經
十有三年春1,齊師伐莒2.
夏,楚子伐宋。
秋,螽3.
冬,晉殺其大夫先縠。
1十有三年:公元前596年。2莒:國名,己姓,在今山東莒縣。3螽(zhōnɡ):指飛蝗。為災,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