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戴己:莒女,與其妹聲己皆嫁穆伯。戴、聲當是諡號。3文伯:名穀。4娣:妹妹。惠叔:名難。5以聲己辭:謂聲己當繼戴己,不必另娶。6則:乃。襄仲:公子遂,公孫敖從父兄弟。
冬,徐伐莒。莒人來請盟1.穆伯如莒蒞盟2,且為仲逆3.及鄢陵4,登城見之,美,自為娶之。仲請攻之。公將許之,叔仲惠伯諫曰5:“臣聞之:兵作於內為亂,於外為寇。寇猶及人6,亂自及也7.今臣作亂,而君不禁,以啟寇讎8,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9,使仲舍之10,公孫敖反之11,複為兄弟如初。從之。
1“莒人”句:莒人欲結援於魯。2蒞盟:參與盟會。3為仲逆:為襄仲迎娶莒女。仲:襄仲。4鄢陵:莒邑,當在今山東臨沭縣。5叔仲惠伯:名彭,叔牙之孫。6猶:則。及人:及於他人,謂對雙方都有傷害。7自及:謂純粹傷害自家人。8以啟寇讎:內有亂,則仇敵伺機而動。9成:和,和解。
10舍之:放棄莒女。11反之:使女返莒。
晉郤缺言於趙宣子曰1:“日衛不睦2,故取其地3.今已睦矣,可以歸之4.叛而不討,何以示威?服而不柔5,何以示懷6?非威非懷,何以示德?無德,何以主盟?子為正卿,以主諸侯,而不務德,將若之何?《夏書》曰7:‘戒之用休8,董之用威9,勸之以《九歌》10,勿使壞。’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11,謂之三事。義而行之,謂之德、禮12.無禮不樂13,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誰來之14?盍使睦者歌吾子乎15?”宣子說之16.
1郤缺:晉大夫。2日:往日。不睦:與晉不和。3取其地:衛不朝晉,晉取衛戚邑,在文公元年。4歸之:歸其地。5柔:安定。6懷:安撫。7《夏書》:引文見《尚書·大禹謨》。8戒之用休:以德政告誡之。用:以。休:美。指德政,與下文“威”相對。9董:正。10《九歌》:相傳為夏後啟之歌。11正德:正其德。利用:物盡其用。厚生:使百姓生活豐裕。12德、禮:德與禮。德指正德。禮以製財用之節,厚生民之命。13無禮:無德無禮。與上文“德禮”相對。樂(yuè):無德無禮,無可歌者,故曰不樂。14來:歸。15盍:何不。吾子:對人親昵、尊敬的稱呼。16說:同“悅”。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
經
八年春1,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2,天王崩3.
冬十月壬午4,公子遂會晉趙盾,盟於衡雍5.
乙酉6,公子遂會雒戎7,盟於暴8.
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複。丙戌9,奔莒10.
螽11.
宋殺其大夫司馬12.宋司城來奔。
1八年:公元前619年。2戊申:二十九日。3天王:周襄王。4壬午:四日。5衡雍:鄭地,在今河南原陽縣西南。6乙酉:七日。7雒戎:《傳》雲“伊、雒之戎”,指居於伊水、雒水(即洛水)之間的戎人。8暴:鄭地,在今河南原陽縣西。9丙戌:八日。10莒:國名,己姓,在今山東莒縣。11螽(zhōnɡ):指飛蝗。為災,故書。12司馬:此與下文“司城”都是官名。殺大夫書官而不稱名,為《春秋》特例。